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居民开展户外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综合性公园逐步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在综合性公园中游憩、休闲。但是许多综合性公园采用的是功能主义营建原则,对游憩主体在公园中的心理、行为等细微的方面考虑和研究的太少,导致一部分综合性公园不能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大量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本文在采用POE调查方法对城市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公园游憩空间实例的调查分析,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游憩空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对福州市西湖公园等综合性公园游人游憩行为特征、游憩空间所承载的活动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和游憩空间布局的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取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游憩空间进行全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综合性公园游人游憩行为特征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出城市综合性公园游憩者的游憩偏好和感知度情况,为游憩空间的营建提供依据。(2)综合运用了一系列与公园游憩空间的相关的理论,包括环境行为学、景观生态学、马斯洛需求层次学说、闲暇游憩理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总结出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营建的目标和原则。(3)通过对综合性公园游憩活动的性质、分类、特征及各种游憩活动相互关系的研究,分析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所承载的活动。(4)在综合性游憩空间承载的活动的研究基础上,对游憩空间进行分类;并从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空间的营建和游憩空间布局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一套用于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营建的理论体系。(5)通过对福州西湖公园等具有代表性的六大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用地平衡的分析,结合游憩者行为特征,分别提出湖泊型、山地型、带状城市综合性公园各类游憩空间相对用地比例范围,为城市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的营建提供参考。(6)实证研究:在对福州温泉公园游憩空间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公园游憩空间现状,提出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