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使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当前各国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年报来看,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操纵盈余的工具。所以,我们有必要从资产减值这一角度来考察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而检测我国会计规范实施的效果。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实证研究不多,研究面也比较窄,未能全面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执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情况和探讨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真实动机。为了考察在亏损上市公司中是否存在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提出了四个假设;并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证明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确实存在着利用少提和巨额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来实现扭亏为盈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在新会计准则发布后且实施前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采取的手段,证明了“赶集”现象的存在。本文还证明了明显影响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因素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本文的研究框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研究背景与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总结了中外学者对公司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会计概述,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常用手段,及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发展过程及其赋予的企业会计选择权。第四部分是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阐述了研究所要验证的假设、使用的研究方法、变量选择、回归模型、资料来源以及实证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最后总结了研究结论,并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第五部分是结束语,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并总结了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