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是目前我国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死因与疾病负担。尽管CHD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目前已被确认,但资料显示,这些传统因素的病因作用仅约占50%,说明其它危险因素在CHD的发病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由于CHD是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子疾病,因此,从基因水平深入探讨CHD的发病机理,为该病高危人群的确定以及防制与诊治提供依据,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实际意义。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由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介导的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也被称作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是内源性抗氧化防御屏障重要组成部分。SOD2在细胞质中翻译完成后,在线粒体中催化ROS为氧气和过氧化氢。近年来,关于SOD2基因C47T突变与CHD关系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结果不尽一致,并且该变异对早发冠心病患病的影响罕见报道。研究目的1.探讨SOD2基因C47T多态性与冠心病,早发冠心病以及晚发冠心病的关系。2.探讨SOD2基因C47T多态性在冠心病中的可能遗传方式。研究方法1.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研究,以新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为病例,并分为早发冠心病病人和晚发冠心病病人,选择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SOD2基因C47T多态性。首先将突变杂合子(TC)与突变纯合子(CC)同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效应值ORTC vs. TT和ORcc vs. TT并比较其自然对数log (ORTC vs.TT)和log(ORcc vs. TT)的大小,筛选可能的遗传模型(显性、隐性、共显性、加性、超显性、或者无关联)。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OD2基因C47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并且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多状态Logistic回归分析SOD2基因C47T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晚发冠心病的关系。2.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的检索以往发表的有关文献,首先将突变杂合子(TC)与突变纯合子(CC)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效应值ORTC vs.TT和ORcc vs. TT并比较其自然对数log (ORTC vs.TT)和log (ORCC vs. TT)的大小,筛选可能的遗传模型。然后根据异质性检验的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2<50%)或者随机效应模型(I2≥50%),I2用来定量的估计异质性的大小。Meta回归用来探索异质性的来源(发表年份、年龄、性别和种族)。影响性分析用来衡量单篇文献对总的合并结果的影响。Harbord检验用来检测可能的发表偏倚。主要结果1.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log (ORTC vs. TT)/log (ORCC vs. TT)=1(P=0.197),即突变杂合子(TC)与突变纯合子(CC)效应值(OR)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合并,符合显性模型(CC+TC vs.TT)的遗传方式;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的结果提示C47T基因型CC+TC是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素:OR(95%CI)=0.605(0.426-0.961);并且多因素的多状态Logistic回归的结果提示C47T基因型(CC+TC)是早发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素:OR(95%CI)=0.561(0.380-0.829),但与晚发冠心病的关系不显著:OR(95%CI)=0.705(0.468-1.061)。2. 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log (ORTC vs.TT)/log (ORCC vs.TT)=1(P=0.784),仍提示为显性模型的遗传方式。显性模型显示C47T基因型(CC+TC)是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素:OR(95%CI)=0.62(0.49-0.78),I2=69.0%;排除对照组人群C47T基因型Hardy-Weinberg遗传不平衡的文献后,显性模型显示C47T基因型(CC+TC)是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素:OR(95%CI)=0.69(0.61-0.78),I2=34.0%;Meta回归没有发现对异质性造成明显影响的协变量,影响分析没有发现对总的合并结果有明显影响的单篇文献,Harbord检验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1.SOD2基因C47T多态性的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保护因素,并且对于早发冠心病的效应要大于晚发冠心病。2.SOD2基因C47T多态性在冠心病中可能符合显性模型的遗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