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江河密布、海岸线漫长的国家,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与资源分布很不协调。我国水上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担负着国家的重要运输任务,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水运长时间的不平衡发展,致使我国水运能力与运输需求长期不相适应,水运能力的发展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的增长,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一体化以及现代化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运的作用日益增大。同时,其地位、功能及其营运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面对如此竞争的环境,客观上就要求水运企业必须走向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从事水上运输生产与经营活动,亦即水运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增加运输生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另一方面还要有一定的能力储备和运输弹性作为竞争的物质基础。与之相对应,就要求作为经济资源的水运能力也必须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 一个现代化、全方位、综合型、国际性的水运企业,一般都具有水上运输、商业服务、对外贸易、商品储存、临海工业和信息、金融、保税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水运企业都在向综合型的方向发展,从我国国情和现有经济实力出发,全面发展和建设的时机尚不成熟,一哄而上只会造成严重的内耗和相互制约。因此,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角度研究水上运输的布局和分工,从而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资金的重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影响。 本文以我国水运能力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形势和趋势:其次,在论述水运业及水运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响水运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水运能力的平衡分析与调控等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水运能力发展战略设想。 水运能力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是水运企业制度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 o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容,也是当前水路运输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研究掌握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找出我国航运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 题的根源,着重解诀我国航运业中存在的:船队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平均 吨位低、船龄结构不合理、中国旗船队发展缓慢、方便旗船队发展加快,个别 货种通过能力过剩、过密,一些地区和一些货种的泊位通过能力短缺等问题。 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如何发展港口、内河航道的通 过能力;如何实施“十五”计划的政策和措施;建议国家和交通行业采取的措 施: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调整运力以及加强船舶运输市场准入管理;制定船舶技 术政策,加快运力结构优化调整;建立船舶特别登记制度;加快水运管理信息 系统建设,以信息引导运力结构的调整;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运输生产组织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