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通过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理想的兔急性肝衰竭(AHF)模型的最佳剂量和进行替代治疗研究(如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方法:55只健康雄性白兔,实验前从中随机抽取15只经耳中央动脉抽血查谷丙转胺酶(ALT)、谷草转胺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作为正常对照组,然后将上述55只白兔随机分为4组,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A组:给药剂量0.8g/kg(10例);B组:给药剂量1.0g/kg(15例);C组:给药剂量1.2g/kg(15例);D组:给药剂量1.5g/kg(15例),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情况、存活情况、肝功能指标和病理改变,病理标本的获取方式包括连续动态肝活检和动物死亡后立即剖腹取肝,观察时间为240h。结果:1、死亡率比较:B、C、D组死亡率高于A组(P<0.05),D组死亡率高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指标的改变:给药12h时,B、C、D组均出现肝损伤,ALT、AST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0.05), ALB、TBIL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别(P>0.05);C、D组ALT、AST升高比B组明显(P<0.05),C、D组ALB、TBIL水平与B组无差别(P>0.05),A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与正常无差别(P>0.05)。B组24h、48h、72hALT、AST水平比12h升高,ALB水平比12h降低(P<0.05), TBIL仅48h、72h比12h升高,24h与12h无差异;B组24h、48h、72hALT、AST、ALB、TBIL的水平无差别(分别两两比较P>0.05)。实验观察时间内死亡的动物,濒死前ALT、AST、ALB的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且濒死前ALT、AST、AL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12h (P<0.05), TBIL改变不稳定。3、组织病理改变:各组死亡动物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符合AHF改变,病理评分无差别(P>0.05);A组与B组24h、72h、120h肝活检病理评分均有差别(P<0.05),A组与B组240h肝活检病理评分无差别(P>0.05)。B组AHF造模成功的动物在24h,肝组织病理改变即接近或符合AHF改变,72h病理改变更加明显。结论:通过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理想的兔AHF模型的最佳剂量是1.0g/kg;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替代治疗研究(如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选择给药后24-72h,24-48h是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