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观察实脾饮对脾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评级、左室射血分数、E/A值、BNP及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test,6MWT)的影响。明确其对脾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研究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脾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指南推荐治疗,试验组予指南推荐治疗加用实脾饮治疗,治疗时间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评级、LVEF、E/A值、BNP及6MWT的变化。同时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的变化。 结果: 1.中医证候积分:经治疗,试验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心功能分级:经治疗,试验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LVEF:经治疗,试验组由(35.60±2.06)%提高到(51.60±2.61)%,对照组由(32.26±5.34)%提高到(34.60±2.20)%。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E/A值:经治疗,试验组由(0.64±0.10)提高到(1.08±0.09),对照组由(0.65±0.11)提高到(0.89±0.10)。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BNP:经治疗,试验组血清中的BNP含量由(1360.13±311.10) pg/ml下降到(296.73±65.96) pg/ml,对照组由(1327.07±412.55) pg/ml下降到(490.93±147.68) pg/ml。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6MWT:经治疗,试验组6MWT由(282.73±28.66)m增加到(392.13±29.25) m,对照组由(267.60±36.86)m增加到(357.27±31.32)m。每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安全性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的血常规变化及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 实脾饮对脾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相关心衰指标,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疗效确切,服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