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达50%,是造成糖尿病足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对DPN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多元醇通路的代谢异常、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积聚、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等。脂素(Lipin)由脂素基因(LPIN)表达产生,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双向调控功能的一个家族,可调控身体脂肪代谢,主要包括Lipin 1、Lipin2和Lipin3。脂素Lipin1作为一种新的脂肪因子,在机体糖脂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Lipin1主要表达于白色脂肪组织及肌肉,同时也表达于其他组织如周围神经、肝脏及肾脏。有研究发现Lipin1缺乏是造成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之一,主要机制在于Lipin1缺乏导致构成神经外膜的脂肪垫以及雪旺细胞中的磷脂酸磷酸酯酶活性缺乏,髓磷脂合成减少,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将携带Lipin1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糖尿病大鼠,观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探讨Lipin1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给予小剂量(30 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成功诱导其成为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载体组、Lipin1过表达组,另选择12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Lipin1过表达(LV-Lipin1)组、空载体(LV-contro1)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lipin1慢病毒载体(5x107TU)和空慢病毒载体(5×107 TU),每月1次,连续2次。8周后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血糖(BG)、体质量(BW);应用甲苯胺蓝染色,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Lipin1表达。数据均采用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P<0.05为差异有统汁学意义。结果:1.体重和血糖至干预结束时,正常组体质量呈生理性正常加重,血糖正常。空载体组大鼠血糖高于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pin1过表达组血糖、体质量较空载体组无显著差异(P>0.05)。2.Lipin1在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糖尿病大鼠成模2月时,免疫组化观察坐骨神经Lipin1表达,空载体组较正常对照组坐骨神经纵切面Lipin1表达量明显减少;Lipin1过表达组较空载体组Lipin1表达量明显增多。3.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大鼠造模后4w即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Lipin1转染后8周,Lipin1过表达组神经传导速度较空载体组明显改善(P<0.05)。4.对糖尿病大鼠病理改变的影响糖尿病大鼠造模后8w,空载体组较正常对照组的神经纤维直径、密度、面积均减少,Lipin1过表达组以上病变较空载体组显著减轻(P<0.05)。结论:1.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成模后4w发现周围神经病变,随病程延长神经损伤逐渐加重。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中Lipin1表达降低,上调Lipin1表达后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病理学观察中亦可见到神经髓鞘结构和轴突形态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