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实施不同手术方式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核磁共振氢谱代谢组学差异,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1.按各组纳入标准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血清标本共40份,其中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20份(T1组),全甲状腺切除术者血清20份(T2组)。2.收集上述患者术后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3个月后血清共40份,其中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20份(L1组),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血清20份(L2组)。3.采用瑞士Bruker500Hz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上述80份血清,采集图谱。4、利用Topspin(2.1)软件进行相位和基线矫正,利用AMIX软件(V3.9.11)对定标后的谱图在0.50-8.5ppm的区域分段积分,积分区间宽0.005ppm;5、采用SIMCA-P+软件对积分数据进行PCA及PLS-DA,研究术前组和术后组血清的内源性差异、全切组和单侧切除组术后血清的内源性代谢差异。路线图:结果:T1组与L1组比较,行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PTC患者,术后乳酸、肌氨酸酐、琥珀酸脂、丙氨酸、N-乙酰糖蛋白、甲酸盐、亮氨酸、丙氨酸、ɑ-酮戊二酸、柠檬酸盐、胆碱含量相对术前升高。脂类、三甲基甘氨酸、谷氨酸盐、葡萄糖、牛磺酸、异亮氨酸含量相对术前组下降。T2组与L2组比较,行全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术后乳酸、丙氨酸、肌氨酸、苯酰胺基醋酸、肌氨酸酐、甘氨酸、ɑ-酮戊二酸、延胡索酸、甲酸、马尿酸盐、柠檬酸盐、胆碱含量相对术前升高;脂类、缬氨酸、葡萄糖、牛磺酸、乙酰乙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相对术前下降。相对T1组与L1组中,该组代谢差异变化更加明显。L1组与L2组比较,L2组肌氨酸、丙氨酸、苯酰胺基醋酸、苯丙氨酸、柠檬酸盐、马尿酸盐、胆碱、三甲基甘氨酸相对L1升高;牛磺酸、乳酸、葡萄糖、亮氨酸、N-乙酰糖蛋白、缬氨酸含量相对L1组下降。结论: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代谢组学存在明显的差异;2.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异常代谢物改变更为明显;3.术后TSH抑制治疗可引起机体的异常代谢,行全甲状腺切除术者的异常代谢改变相对减少。4.全甲状腺切除术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及内分泌治疗并不劣于单侧甲状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