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条文的临床应用与解读——基于古代医案的《内经》理论发展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调查、统计分析、历史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 法,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案中对《内经》条文的征引应用实例,统计分析古代医家临床上对《内经》条文的引用情况和关注热点,从文献研究角度,考察《内经》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透过医家对这些条文的临床解读及其解读方式,了解其对《内经》条文内涵的认识,发掘其创见,从中考察历史上《内经》理论如何与临床相结合,以及如何依托临床而发展。 研究共分五个部分:(一)“医案及《内经》理论研究现状”,是对近十年来医案研究及《内经》理论研究状况的综述。(二)“医案资料的收集、筛选与整理”,尽可能收集古代医案著作及收载有医案的其他医籍,已知303部,己收集267部,未收集36部。列出《古代医案书目一览表》、《古代医案著作收集情况总表》、《未收资料影响程度估算表》。(三)“古代医案引用《内经》概况”,是对历代医案引用《内经》总体情况的介绍和引用频次统计、引经原因的分析,从宏观上了解历史上医案引用《内经》的状况。列出《各家医案征引(内经)频率表》、《医案未引(内经)的书目一览表》等。(四)“《内经》162篇被征引概况”,是从《素问》、《灵枢》162篇着眼,统计分析哪些篇目、条文被引用,引用的频次,哪些篇目未被引用,原因何在等。列出《(内经)162篇被引用次数表》、《“病机十九条”征引频次表》、《(内经)未被引用的篇目表》等。(五)“《内经》条文的临床解读”,以被医案引用较多的6条经文为例,列出诸《内经》注家和医案对原文的理解的异同,注明引用此条经文的诸医案著作,然后加以初步的讨论,以揭示古代医家临床上对《内经》理论的运用、讨论和发挥,从中窥见《内经》有关条文理论内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为便于归纳比较,部分被引经文的分析之后附有比较简表,如《(儒门事亲)“二阳病”及后世类似的医案临床表现简表》、《后世其他引经经闭医案证治简表》、《引用“有故无殒”经文医案比较简表》、《引用“中气不足”经文医案比较简表》、《引用“目不暝”经文医案比较简表》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凡学医有所成就者,必通过熟读《内经》。通过熟读《内经》,提高了对疾病整体认识能力,掌握了诊治疾病的大原则,整体思维水平得到提高。朱丹溪云:“苟将起度量、立规矩、悬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医学求是》作者吴达说:“余谓不诵《内经》,不读仲景,焉能取其长而舍其短哉”,又说:“学者当先明《灵》、《素》、《难经》,再究《伤寒》、《金匮》,溯本穷源,自难而易,诚为明论”。又《徐养恬方案》之提要云:“作者学有根基,凡诊病辨证,其有合于《灵》、《素》者,必遵循之”。《贯唯集》作者在自序亦云:“不佞早厕医流,耽心《灵》、《素》”。《得心集医案》作者谢映庐,自幼读祖父书,俎豆内经,得乎心,斯应乎手。《温证指归·卷四·医案》云:“内经刺穴泻热之法,歧伯已先得我心。因内经之意,引伸触类,可为治温证之津梁,亦可为后人之楷式”。通过反复阅读,达到了锻炼医家思维方式的目的,使医家能灵活圆融,这就是“整体性直觉领悟”,然后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达到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就是到了现在,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法与手段去墙养学医者的思维模式,也只有提倡阅读经典,而绝不能轻易否定熟读《内经》的益处。 2.最早在医案中引述《内经》条文的是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及《普济本事方》。金代张子和的《儒门事亲》是继承《内经》并有创新发展的典范。《内经》与临床医案结合最密切之著作是元代罗天益的《卫生宝鉴》。《卫生宝鉴》全书100余例医案,有超过70案引用《内经》,少则一条,多则六条,是医书中引述经文频次最高的医书之一。全书引《内经》超过100处。不仅如此,罗氏还直接用《内经》原文给某些章节和病案命名。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继承、发扬了《内经》许多理论。笔者并认为许叔微与罗天益对《内经》的贡献,远远没有得到学术界充分肯定,他们应当而且必须在“宋、金、元时期的《黄帝内经》学术研究与发展”一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3.从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医案著作有征引《内经》的医案,征引《内经》的医案共计有2000余例。一些名著或久富盛名的医案专著恰巧又是征引率高的著作。通过对各家医案征引《内经》频次的分析,笔者发现:①宋金元时期与明清时期征引频次有差异,明清时期医家在其医案中征引《内经》来说理的做法较宋金元时期更普遍。但就一书内医案征引《内经》的频次而言,宋金元时期高频次的比例远比明清时期的大,与这两个时期此类医书总数之差对比很鲜明。②征引频次高的医著大都是名著或久富盛名的医案专著,而且以宗崇温补学说的杂病类医案为多。如:《卫生宝鉴》、《孔氏医案》、《得心集医案》、《杏轩医案》、《王九峰医案》、《医验大成》、《孙文垣医案》、《问斋医案》、《儒门事亲》、《石山医案》、《寓意草》等。③征引频次低(或为零)不代表医家不宗崇《内经》,因为撰写医案只是医家诸种学术研究和撰述方式中的一种。许多医家说理论证时喜引《内经》,而记录临床案例时则少引或不引。如汪石山是个精详经典的名医大家,但其《外科理例》900余案只8案引经。还有的是拘于医案格式而少引。临证医案,即处方型医案就很少引经。有的医家因征引方式灵活而不被统计。此外,本文还对医家征引《内经》条文的具体原因做了分析。 4.《素问》的征引率远远高于《灵枢》。对《内经》162篇实际被引用次数进行统 计,可以看出,《素问》的征引率远远高于《灵枢》。《素问》中被引用最多的是《生 气通天论第三》、《阴阳应象大论第五》、《阴阳别论第七》、《举痛论第三十九》、《痹论 第四十三》、《痿论第四十四》、《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等 篇目。一般来说,某篇目征引率高,一是显示此篇大多数内容被广泛引用,二是因为篇中有一到数条经文引用率奇高。本文对引用较多的篇目及条文进行的分析说明。《内经》未被引用的篇目共计37篇,其中《素问》有12篇,《灵枢》25篇。未被引用的篇目主要是论述经络、针刺等针灸理论的;泛论人体生理、介绍解剖知识的;以及文理艰涩难解,首尾不伦似有脱简,旨意不明的。笔者还认为从王冰补充的七篇大论被引用状况,以及王冰的注文也常被医家当成《内经》经文引用、医家也常在王冰的注文的基础上发挥引申经义这些情况来看,王冰对《内经》的贡献,无论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5.历代医案对《内经》条文的灵活运用和阐释发挥,从不同角度充实、丰富、完善、发展了《内经》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内经》理论发展的方式。举出众医案引用较多的6则经文——“二阳之病发心脾”、“三阳结谓之隔”、“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中气不足,溲便之为变”、《灵枢》“目不暝”与“半夏汤”,注明诸《内经》注家和医案对原文的理解的异同,列出引用此条经文的诸医案著作,然后加以讨论,以揭示古代医家临床上对《内经》理论的运用、讨论和发挥,从中窥见《内经》有关条文理论内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6.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时,发现一些有意义但在本文中未及详细分析讨论的问题,值得今后去继续留意或深入挖掘:如对医案类著作进行文献学研究;在研究宋金元时期《内经》学术研究与发展史时,要对许叔微、张子和、罗天益的著作应做更深入的探讨;明清时期引《内经》频次高的医案著作如《孔氏医案》、《得心集医案》、《杏轩医案》、《王九峰医案》、《医验大成》、《孙文垣医案》、《问斋医案》、《石山医案》、《寓意草》等,须结合作者知识结构、时代背景、师承渊源等,来探讨他们在临证时对《内经》条文的理解;将在医案中引用频次较高、而因研究时间所限未及逐一讨论的《内经》条文,一一加以类聚比较,更充分地探讨《内经》理论在临床上的灵活运用与阐释发挥;搜集医家对《内经》条文的创造性理解的医案(别出心裁解释《内经》条文的医案有不少,丰富发展了《内经》理论内涵),以及有创造性理解的条文,逐一分析揭示其创造性何在,探讨《内经》理论发展方式:还可以通过医家的临床解读,对《内经》条文释疑解难。 总之,本研究表明,千余年来,《内经》理论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有效指导着临床实践,并在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过程中,通过医家的创造性思维和运用,一点一滴地细化、深化、充实、更新,日积月累、由点到面地完善和发展。我的工作还发现和提出了一些值得继续深入探究的问题,为今后的深化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联合氨甲喋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探讨一种简单、有效、安全、成功率高而又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的治疗方法。 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
1.平均力法  如果参与做功的变力,其方向不变,而大小随位移线性变化,则可求出平均力,等效代入公式W=FScosθ求解。  例:一辆汽车质量为10 kg,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其牵引力的大小与车前进的距离变化关系为F=10 x f ,f 是车所受的阻力,当车前进100m时,牵引力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由于车的牵引力和位移的关系为F=10 x f ,是线性关系,故前进100m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它是关系到世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能否振兴的根本大事,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校先后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有关课程中也增添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就幼师化学教学而言,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入其中,笔者根据经验,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摘要: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分清生物实验的种类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归纳,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综合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
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出现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安排了新的学习内容。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精神,深入钻研教材,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笔者结合冀教版生物学教材,谈谈教学中
不朽的《雷雨》留下了永恒的问题:如何认识周朴园?周朴园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中学语文课本上也设置了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去剖析作品和人物: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问题的答案似乎是不确定的,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其实,这一切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周朴园的性格。  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他对侍萍的情感态度上。这一方面是作者的思想赋予他的,另一方面又是作者的夸张笔法造成的。尤其是作者的夸张笔法,它
摘要: 美国现实主义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中的蒂龙一家人由于生活的不幸,都以各种方式来逃避现实,但无论是母亲玛丽利用吗啡和刻薄的语言的逃避,还是父亲詹姆斯和儿子们利用威士忌的淡化自我,都无法让他们远离现实世界,都只能让他们在现实与过去的并列与混淆中饱受煎熬。  关键词: 现实 过去 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    1941年,尤金·奥尼尔将自己的一部剧作献给他的妻子:“亲爱的:
摘要: 在网络时代,读者借助网络所提供的特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为自己赢得了文学翻译批评的话语权。文章着重探讨了文学翻译的网络批评的类型、特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络批评的广泛性、自发性和尖锐性为文学翻译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文学翻译网络批评 类型与特点 意义 理论思考    引言    网络批评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网络的开放
目的 观察Nice Knot缝线张力带技术辅助空心钉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患者33例.术中采用X519韧带线行Nice Knot缝线张力带技术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青少年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古今文献,系统分析中医体质的概念、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体质与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