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的表征动量为记忆中沿着其自身的运动方向运动的物体的最终位置发生的位移偏移。狭义的表征动量被人们用来描述物理动量对物体在运动时的自身定位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基于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其一是绝大多数关于向前偏移(Forward Displacement)的研究都采用的是相当简单的动态刺激(旋转的矩形,一系列的点,等等);很少有采用动态视觉场景的。Thornton和Hayes (2004)的研究是为数不多的采用动态视觉场景的研究之一(同样DeLucia和Maldia,2006; Munger,2005)。Thornton和Hayes让被试观看一段合成的影像,该影像是从行驶速度为55,65,72km/hr的车内。影像会被一段历时250ms的黑色屏幕暂时中断。之后,影像会继续呈现,同时被试被要求决定此时的场景是否是从刚才中断的那个点恢复的亦或是其他的点恢复。当场景是从其他的点恢复的时候,它可能是一个向前的位移或者向后的位移。结果表明,被试更倾向于将向前的位移判定为与记忆刺激的位置相同,并且观察者判定的位移通常在刺激实际消失位移的前面,并且向前偏移程度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本研究表明,向前偏移在动态场景中同样存在。本研究的目标将这一发现尽可能的扩展到其他的动态场景领域。其次,极少有研究者能够发现专家表征动量在特定知识领域的潜在效应。在早期的一些研究中,我们采用了Thornton和Hayes (2004)的范式,同时选取了具有不同专业技术水平的被试。他们不是有经验的驾驶员就是普通人。结果表明,尽管所有的被试在对记忆中沿着其自身的运动方向运动的物体的最终位置的定位中都表现出向前偏移(FD),但相比普通人来说,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对目标刺激的定位会出现更大程度的向前偏移(FD)。从驾驶场景判断来看,这也同时表明专业知识经验的获取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本研究需要讨论的第一个目标是向前偏移现象(Forward Displacement)是否会随着飞行员的专业驾驶水平变化而变化。如果能够证实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特定专业领域位置的向前偏移现象推广到其它领域。其次,我们第二个目标是查明向前偏移(FD)现象是否同样存在普通人群中,或者说,这个效应是否需要一些少量的知识场景才可以被发觉。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对验证以上两个假设。在实验1中,我们如预期所想探测到了表征动量效应。在实验2中,我们测试的对象仅仅为普通被试。目的是检测影响表征动量效应的两种潜在效应。其一是因为普通被试对特定领域知识的匮乏(降落场景)导致他们无法对这个场景中出现的动作进行预期判断。其二是因为特定场景的特点(ISI持续时间或者位移大小)并不允许让普通被试顺利展开这个处理过程。结果表明表征动量任务中存在专家记忆优势效应;其次,当被试为普通人时,表征动量效应仅仅在一些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才能被探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