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转移双方协同管理的主体结构和载体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三角产业转移实施以来,已在粤东、西和粤北偏远山区建成了35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然而,在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转移园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及低水平利用,融资困难,入园项目质量低,园区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严峻的发展态势,一场以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等全新举措带动的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正在重构珠三角发展内核。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战略协同管理的新视角寻找并建立产业转移的双方利益衔接点和产业对接点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工业产业协作体系内容的探讨,以战略协同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工业产业协作体系主体结构和载体的内容论述,其中主体结构包括:物流协作体系、营销协作体系、协同中心、行业协会;载体包括: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集群、战略联盟,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双方协同管理中的一般性问题以及主体结构和载体的具体问题,分析主体结构和载体相互关系,阐述说明现阶段常见的主体结构和载体组合,并举例说明广州(湛江)工业园在主体结构和载体上的合理运用。针对分析得出的问题,本论文对如何关于加强珠三角产业转移双方协同管理中主体结构和载体建设逐一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果要主体结构能充分发挥作用,则需通过工业园、产业集群或战略联盟的组建后,才能发挥园区物流资源优化整合和一体化协作运作的物流协作体系,实现纵向一体化利润的营销协作体系目标,达到珠三角产业转移方与承接方的工业企业在战略、信息和知识创新等方面更好的分工协作的互利共赢目的,解决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等作用。然而,载体的组建只是一个外壳的完成,需要物流协作体系、营销协作体系、协同中心和行业协会的构建与运作,才能促使工业园内企业的协作分工,充分发挥载体的协同管理、资源共享、利益协调等方面优势,提高园区内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其他文献
企业成本管理一直被学界认为是一个“黑箱”,因为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作为企业一种机密不对外公布,这使得研究企业成本比较困难。学者们根据一系列完美假设建立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技术、人才、战略的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影响企业竞争力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管理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创新,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和保障,企业文化的构建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充分吸收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企业实际情
滨海地区旅游资源是当前世界上开发利用最广、潜力最大的一类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滨海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