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Te荧光半导体量子点具有变革生物成像的作用,可替代传统有机染料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荧光探针等领域,但因为其在生物体内的毒性,不稳定性以及光特异性吸收等限制了荧光量子点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因此,本文提出通过使用有机与无机材料分别对量子点进行包裹以制备生物相容性的复合荧光量子点,所采用的材料分别为CdS、ZnS以及脂质体,分别得到了核/壳型与三重核/壳型复合量子点。CdTe量子点的合成是在水相中完成的,通过考察反应体系pH值、回流时间、反应物浓度等条件得到了制备高量子效率量子点的最佳合成工艺。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的尺寸较小,其平均粒径约为2.5nm左右。本文详细探讨了核/壳型CdTe/CdS与CdTe/CdS/ZnS三重核/壳型无机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采用了多种合成路线制备了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由于核/壳型量子点的粒径大于CdTe量子点,因此其在其荧光发射峰发生红移的同时荧光强度有所增强。为了进一步降低CdTe量子点的毒性,本文还尝试了CdTe/CdS/ZnS三重复合量子点的合成。随着其粒径的增大,荧光发射峰红移,但其荧光强度有所减弱。此外,本文尝试使用生物材料脂质体对CdTe量子点进行包裹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由于脂质体主要成分磷脂在水中可形成亲水的空心球结构,因此,本文分别通过旋转蒸发、超声震荡、挤压等方法促使CdTe量子点在脂质体空心球中聚集包埋,并探讨了反应体系对量子点包埋效果的影响。荧光谱图和透射电镜图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被脂质体所负载,其粒径增长到20 nm左右。研究结果表明,旋转蒸发温度在30℃条件下所制备的复合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最强,并且相对于CdTe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基本无偏移,随着脂质体复合量子点浓度的增大,脂质体包裹的复合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