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分割的弱监督语义分割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语义分割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研究方向,是视觉理解、行为识别等高层语义分析任务的基础。由于前景的变化和复杂背景的干扰,图像语义分割是一个困难的工作。传统的基于人工设计特征和统计机器学习的方法,无法有效提取语义对象区域。近期,深度学习为图像语义分割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语义分割方法,在大量高精度分割标签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现图像的语义分割。然而,由于人工标注分割标签十分耗时耗力,实际中常常缺乏充足的训练数据,因此研究者转向弱监督语义分割,通过提取图像级标签中的对象先验实现语义分割。由于标注简单、图像数据易获取,弱监督语义分割具有成本低、训练数据丰富的优点。因此,针对弱监督语义分割的研究对于突破当前语义分割方法过于依赖训练数据的瓶颈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图像级标签提供的是粗糙的图像级信息,与精确的语义分割信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此基于图像级标签的语义分割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具体存在以下难点:(1)由于图像级标签所提供的对象先验较粗糙,模型无法准确地学习对象先验;(2)由于前景的多样性和背景的复杂性,基于粗糙的对象先验进行完整的对象区域分割是弱监督语义分割的共性难题;(3)由于单类标签先验不足,如何联合多类标签实现弱监督语义分割是一个困难的任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图像级标签中对象先验较粗糙难以准确学习对象先验的问题,本文基于单组图像协同分割,提出了基于对象性评估和主动学习的弱监督语义分割方法,通过构建基于有向图最短路径搜索的协同分割模型,实现了图像级标签到像素级伪标签的转换,在少量人工交互情况下有效地完成了对象先验提取和分割训练数据生成。2.针对弱监督分割中基于前景先验的对象分割底层共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前景概率谱的分割模型,设计了基于迭代分割的优化策略,有效实现了基于粗糙的对象先验分割完整的对象区域,提高了前景分割结果的准确性。3.针对单组图像协同分割先验信息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前景分割网络,提出了多标签协同的弱监督语义分割框架,基于前景区域和可判别概率谱的融合方法,通过优化多组图像协同分割的能量函数,有效提高了弱监督语义分割性能。
其他文献
视频游戏自其诞生之日起已经存在了超过50年的时间,并在过去30年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据预测,个体长到21岁时,平均花费在视
明代,尤以万历之后,是通俗文学刊刻发展的繁盛时期,从《中国通俗小说总目》记载来看明代小说创作有近二百部,而戏曲、传奇等创作数目更胜。明代万历之后,书坊也发展迅速,先后
类别归纳(Category-based induction)是指利用类别成员关系知识,将类别的已知属性拓展到新的类别成员的过程。类别归纳作为核心成分,出现在分类、概率判断、类比推理、决策等
对于机械臂等重复操作的系统经常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轨迹跟踪任务,而迭代学习控制是解决此类控制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研究迭代学习控制的过程中,非线性、时滞和不确定等因素给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设计带来了难度,因此需要在系统中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系统中考虑不确定的存在,可以更为真实的描述实际系统参数的变化与各种干扰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两类不确定性进行讨论,一类是系统中存在多胞型不确定性,另一类是
藏族是一个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民族,他们原生态的民族生活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画家的创作热情。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又一批画家前往西藏地区写
从传统至近代以来,土地权利一直作为财产权利的核心存在,传统土地权利,如土地财产优先交易权、土地分割权以及土地财产界定权虽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法律影响,但更离不开亲族近
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四)》(解释[2017]16号,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四》),《司法解释四》的第1条至第5条完善了公司决议效力瑕疵诉讼的法律适
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和作品资源通过网络链接技术在用户之间传播共享,深层链接技术的发展免去了用户在不同网站之间来回跳转的麻烦,从而准确搜索定位到目标信息及作品,促
“人才兴国”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发展战略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1990年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学校增建
无线传感网络(WSN)由放置在监控区域中的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传感器节点通过相互协作,将采集到的监测信息汇总到基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网络在农业灌溉管理,军事入侵监测和工业控制等应用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无线传感网络的能量供应一般来源于电池,其容量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降低节点能耗,最大化网络中节点的生存时间一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能量采集技术的进步,节点通过装备如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