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由社会公众根据其呈现的外在特征予以评价,体现了政府的综合实力。政府形象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也是决定政府执政的目标、倾向及意图能否被公众接受或者接受多少的重要因素。政府形象的提升,意味着政府效能的改进,也表明政府赢得了公众更大的心理认同。网络舆情危机是现代政府在发达的网络技术条件下面临的一种危机形式。在诸多网络舆情危机初始阶段,往往因政府对舆情预判不足和应对不当而逐渐演变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从而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带来严峻挑战,并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对于政府形象而言,网络舆情危机不仅是一种消极的破坏力量,若能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应对,则可以将其转变成为一股重塑政府形象的重要推动力,而以此为契机建立起来的政府的良好形象,也将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水平。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奠定了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论题的可行性基础。由于网络舆情危机还是一种新生事物,政府对其内在规律和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掌握,其治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另外,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的形象塑造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形象塑造意识不足、危机公关能力不强、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形象塑造互动不够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主观认知上重视不够、行为应对上力度欠缺、机制建设上亟待完善等原因。本文通过案例入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政府在主观认知上,不仅要重塑自身价值理念,以责任理念、民本理念和绩效理念引导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过程,而且要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在行为应对上,政府要提升危机公关能力、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促“政媒民”良性互动。同时,在机制建设上,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改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丰富形象评价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应急管理机制以及完善协同治理机制等。本文从危机应对的角度,运用公共管理学、信息技术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文献、比较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和政府形象塑造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并概述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简要介绍了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舆情危机及政府形象的相关概念,以及部分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阐释了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与政府形象塑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案例研究地方政府在舆情危机应对和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分析该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五部分论述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中形象塑造的路径选择,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该类危机事件的应对方面和地方政府形象塑造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