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出现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探讨放疗后出现大出血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1846例鼻咽癌患者中出现放疗后大出血的30例纳入本研究,回顾分析放疗后出现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记录3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病理分型、首程放疗至复发再程放疗的间隔时间、是否合并颅底侵犯和是否吸烟饮酒等临床资料,并按AJCC TNM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详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出血时根据出血量和其他临床情况采用凡士林纱条后鼻孔填塞止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术;并分析出血前的诱因以及症状和体征,出血与年龄、肿瘤TNM分期、首程放疗至复发再程放疗的间隔时间、颅底侵犯以及吸烟饮酒的关系,治疗措施等。评估所有病例的平均出血量和放疗结束至大出血的时间,探讨其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大部分患者出血前无明显特异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少量鼻出血伴恶臭和头痛,并且出血前无明显的诱因。2、26例(86.6%)患者行凡士林纱条后鼻腔填塞止血术,4例(13.3%)患者行DSA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术。两种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3、高龄、肿瘤分期晚、合并颅底侵犯、再程放疗的患者的出血量更多(P=0.005,P=0.042,P=0.037,P=0.017)放疗结束至大出血的时间更短(P=0.001,P=0.003,P=0.041,P=0.017)病情更为凶险。其他因素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1、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病情凶险,保持气道通畅和生命体征平稳,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后鼻腔填塞止血术和DSA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是目前可行有效的止血措施。3、高龄、肿瘤分期晚、颅底侵犯时、再程放疗的患者出血量更多,放疗结束至大出血的时间更短;病情更为凶险。4、饮酒、吸烟等是否与出血量和放疗结束至大出血的时间有关有待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