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和省际差异动态分析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xiang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激发了人类日渐活跃的生产活动,同时也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尤以二氧化碳为主。当前,学术界已达成普遍共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显著增加是诱导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不可逆失衡的关键因素。而中国北方地区近年来也不断遭受雾霾天气的困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正采取积极措施减缓二氧化碳排放。2015年,《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明确划定了由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组成的环渤海地区,将七省市联合治理大气污染、共建生态文明提升到政策高度。因此,研究环渤海地区碳排放问题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从环渤海地区的空间界定出发,在前期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整合了影响碳排放的诸多因素,以1985-2014年七省市18类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为基础,核算该区域碳排放水平。首先,着眼于环渤海地区碳排放总量层面,建立以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程度为内生变量的无约束VAR(3)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两个方法分别测算了各驱动因素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波动时,碳排放总量对此作出的脉冲响应时效和特点,以及各类因素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在长期分析中,除经济发展水平以外,碳排放总量对其余因素的波动均为正向响应,其中科学技术因素的脉冲响应最为剧烈,而对外贸易的驱动作用不甚明显。其次,本文利用泰尔指数测算出各省市碳排放差异逐渐增强,且个别省份对差异性的贡献率变化明显。再次,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在STIRPAT模型理论基础上建立固定影响变系数面板模型,对七省市碳排放的关键驱动因素逐一分析。结论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程度对碳减排的作用具有普遍性,而其余因素的影响作用则因地域不同而彰显差异。最后,本文从提高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人口合理流动、提升开放格局和创新制度等角度设计环渤海地区碳减排发展路径,以期实现本地区优势互补的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已经普及到了每一所学校,乘着改革的春风,初中历史学科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教育教学的环境更好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一起奋发前进。在这一背景下,教
介绍了燃气轮机叶片超声表面波探伤的一般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确定了探伤灵敏度的选择和调整、缺陷的判别和深度测定等几个问题。现场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前途的。
目的 :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摄影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49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直观演示;设疑;  求异;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4—0085—01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广大教师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下面,笔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在大当量爆炸冲击波下的破坏规律,依据最大TNT当量为3 t的爆炸试验,对排架主体结构的抗爆破坏等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量纲分析得到1/2缩比模
在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面对的重要的挑战。绿色低碳发展正在成为一种国际发展趋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绿色增长和实施绿色新政是世界主要
煤化工废水水质复杂,水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支撑液膜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剂用量小、易于放大等优点的新型分离技术,可以有效的对煤化工废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