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审视——探索教材中折射的语文教育理念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以来,社会各界围绕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语文教育的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上。但是笔者认为单纯从理论上讨论“工具性”或是“人文性”,容易落入空泛,走入极端,对于指导实践产生偏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它强大的指导作用。教材是教学之本,任何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教材,它作为一个载体,体现着某种教育理念。而任何宏观抽象的教育理念最终必须蕴涵在具体实在的教材中,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因此,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文教育也不例外。 已有的某些研究教材的论著,往往从教材的编排体例、练习设计、装桢等角度来研究教材,这样不免落入单一、机械,变成泛泛而谈。因此本文力图寻找一个评价教材的新的切入点,以教材为论据探讨其背后蕴藏的语文教育理念,把教材与教育理念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跳出“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的拘囿,把立足于人的发展作为立论基调,构思整个论文框架。基于上述思考,本文以高中语文教材作为切入点,重点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以及《百年老课文》、《新语文读本》、《现代语文读本》等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教材,通过不同角度对这些教材进行评述,发掘蕴涵其背后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虽然只是选择其中的一些教材进行分析,但没有进入行文视野的教材并非不重要,只是所选的这些教材更具有分析的典型性,因此作为重点个案。 整篇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立言以立人”的语文教育理念;第二部分侧重于寻索文学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探讨关于教材的选文原则;第四部分探讨选文的基本母题;第五部分梳理多纲多本的编写趋势。以上五部分内容,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这一命题,其中的一些建议和设想更是具有可操作性。论文始终贯穿着笔者自觉的人文主义关怀。其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教材与教育理念两者的交融思考,以最佳的切入点,对语文教育进行反思,力图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形成新的生发点,拓宽人们思维的广度,以期更好地利于当下语文教育改革。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研究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国内物理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与应用,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就如何进行基于课堂教学的理工类基础物理教学软件的研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素质也相对提高,但是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教师流失的问题。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而言,农村教师流失
我们知道,关于呼吸的理论在歌唱艺术中是比较完整的,而管乐艺术则不够系统,在管乐吹奏练习中用气方法还没有从理论的高度给予观照。总的说来,管乐演奏的呼吸方法和歌唱艺术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