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现代中国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它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实践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际结合中的发展史,深刻理解这一问题的内涵,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条件和必然性,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深远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对于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中国现代的发展,对于建设好中国当代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文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新元素,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为主的发展大潮中,创新成为时代的特征和信念,没有科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就不能推动我国的先进文化观念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科技文化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的导向、支撑和动力作用,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不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发展,它与经济、政治、其他文化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四者的统一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要研究科技文化与众多经济产业产品的文化融入和渗透,研究文化和政治文明的相互关系,研究科技文化因素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技文化的经济性,用科技文化来促进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则对于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中国现代的发展,建设好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梳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科技文化资源入手,考察了在近现代中国西学东渐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和发生,说明了该选题得以成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然后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出发,分析了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入普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双向互动关联。通过这种分析,有助于从科技文化的视野全景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逻辑进程。
其他文献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如何使用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点讨论的话题。而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力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各种技术中发展最快、技术最为成熟、最具
学位
“暴力美学”一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它最初是对香港导演吴宇森的电影作品的评论,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法,是对暴力的艺术化表现的形式
本文从强国富民的高度阐述了中国西部经济腾飞的重大意义,通过西部经济与东部经济发展的比较,指出企业和企业经济不发达,特别是中小企业经济不发达是西部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西部经济要快速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西部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大企业不同,也与东部省市的中小企业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它在经营者素质、产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企业组织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