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真胃左方变位复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共包括两部分。一是山羊真胃左方变位动物模型的研制。二是利用动物模型观测真胃左方不同位置变位对机体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一:利用15只未孕健康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5只/组),分别进行真胃左方髋关节水平线处移位、固定手术。术前60min、30min分别肌注阿托品,剂量0.5mg/Kg。Ⅰ组羊术前不饥饿,Ⅱ组羊术前饥饿48h后施行真胃变位手术,Ⅲ组羊术前也饥饿48h,但在施行真胃左方移位手术前向真胃内充气,使真胃过度臌胀30min。结果表明,术后第7天、15天、20天、30天,Ⅰ组和Ⅱ组羊均未出现真胃变位的临床症状,第30天剖腹探查时见真胃空虚,仅有少量食糜,无臌气、积液和胃弛缓现象。但Ⅲ组羊在术后第7天即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左侧腹壁叩诊—听诊有钢管音,剖腹探查见真胃明显积气、积液,胃弛缓。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利用15只未孕健康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5只/组),实验羊均实施真胃内过度充气处理和真胃、瘤胃插管术。Ⅰ组羊为对照,真胃固定于右侧腹壁,Ⅱ组羊真胃移位至左侧腹底壁,Ⅲ组羊真胃移位至左侧髋关节水平线处。在术前、术后连续每天定时观测瘤胃液、真胃液和血液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术中、术后第18天手术取真胃壁样品进行胃壁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真胃变位羊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VFA)出现明显改变,乙酸与丙酸比例升高,且变位至髋关节水平线处的羊比变位至腹底部组升高得明显(p<0.05),腹底部变位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变位羊瘤胃液pH值出现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胃泌素的分泌明显减少(p<0.05)。血清钾、钠、氯的含量下降(p<0.05)。在变位后第18天,胃组织切片中未见到明显的病理变化。由实验结果得知,利用健康奶山羊制作真胃左方变位动物模型时,若仅采用通过手术将真胃强行牵引至左侧腹腔的方法,不易建立典型的真胃变位动物模型。在移位前采取使真胃弛缓的措施,是这次制作真胃变位动物模型获得成功的关键。试验结果也提示,真胃变位临床病例的发生机理是各种原因导致了真胃弛缓,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压迫。在真胃轻度变位如腹底部变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瘤胃液VFA、血清胃泌素和电解质已出现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依据这些变化对真胃变位及时作出诊治。
其他文献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其暴发和流行逐年递增,危害不容忽视。尽管尝试了上千种药物,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建立
牛γ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作为生物药剂和疫苗佐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试验成功地克隆、表达和纯化了BoIFN-γ,并制备了兔抗BoIFN-γ的多克隆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