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棉织物前处理加工多采用高温强碱练漂工艺,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而且废水排放量大、碱性强,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开发节能减排前处理加工技术势在必行。近年来,二氧化氯在纸浆绿色漂白技术上的成功应用,为其在棉织物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本论文利用二氧化氯的氧化性能对棉织物进行前处理,重点围绕二氧化氯对棉籽壳、色素和其他天然共生物的作用展开研究,期待得出棉织物二氧化氯前处理的最佳处理工艺。首先,针对Klason法测定木质素含量存在测试精度低、耗时长、重现性较差等缺点,提出利用木质素乙酰化衍生物的紫外吸收测定棉籽壳中木质素含量的方法,并对木质素乙酰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乙酰溴法测得棉籽壳中木质素的含量为19.59%。相比Klason法,乙酰溴法具有简单快速、重演性和精密度高等优点。其次,本论文通过测定二氧化氯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其氧化性能进行评价,发现二氧化氯溶液在浓度8g/L以上、pH值6以下、60~70℃条件下可保持较强的氧化能力。利用二氧化氯对棉籽壳进行降解研究的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条件,可使棉籽壳发生显著降解,失重率达到20%,并能使棉籽壳有效脱色。用扫描电镜对棉籽壳进行分析发现,经过二氧化氯处理后,棉籽壳的表层出现剥落,复杂的分层结构被破坏,内层结构变得松散,露出纤维素骨架及丝、带状的半纤维素。棉籽壳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棉籽壳木质素中的苯环被氧化开环,生成了带有C=O羰基的物质。此外,棉籽壳中木糖含量的增大,也印证了棉籽壳得到有效降解。最后,本论文通过测定棉针织物的白度、棉籽壳去除率、吸水性、失重率和降强率及等方法,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棉织物前处理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处理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采用二氧化氯浓度8g/L、pH=4~5、温度80℃和时间30min的处理条件,可实现棉针织物的精练漂白一浴处理。产品的白度、籽壳去除率分别达到78%和100%,失重率和降强率均维持在3%以下,吸水性1s,综合处理效果优于传统的前处理工艺,而且化学品用量少、温度低、时间短,是一种有效的前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