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舌对调控面中部尤其是腭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正常小鼠胚胎第14天,舌形态逐渐变为扁平并下降进入口腔之中,随之,双侧腭突发生水平向的转动并朝中线方向延伸、接触并发生融合。腭裂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腭突上抬障碍,与舌的形状、体积以及是否下降直接相关。舌的发育始于小鼠胚胎第11天,舌始基在口腔底部逐渐隆起,第12天舌体增大占据了整个口腔,第13天时开始出现组织分化,舌上皮下间充质区域性密集,少数细胞伸长形成成肌细胞,肌管形成。至第15天时成肌细胞成束排列,细胞内出现较多肌原纤维,至18天分化为较成熟的核位于周边的横纹肌细胞。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以及治疗皮肤病、癌症等疾病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而接触和摄入过量的维甲酸,已被证明是人类发生唇腭裂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维甲酸诱导小鼠腭裂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骼肌特异性标志物在舌肌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目的:通过检测生肌决定因子基因家族成员Myf5、MyoD和骨骼肌特异标志物Myosin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舌肌发育中的表达,探究维甲酸是否诱导舌肌发育异常。方法:在ICR系小鼠怀孕第10天管饲浓度为100mg/kg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形成腭裂动物模型。在舌肌细胞发育的不同时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yf5、MyoD表达水平和分布,利用Myosin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和分布,并观察胚鼠舌肌纤维走行。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yf5和MyoD表达在舌肌细胞的细胞核中,在E13阳性细胞数量和表达强度最高,在E14.5呈下降趋势;Myosin表达在细胞浆中,在E14.5表达强度较强,实验组肌纤维走行出现异常。对比正常组,实验组这三个骨骼肌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均呈下降趋势。2、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蛋白表达一致,Myf5和MyoD在E13 mRNA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对比正常组,实验组两基因表达水平自E13至E14.5呈现持续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舌肌发育中,Myf5、MyoD和Myosin的异常低表达提示了舌肌发育和分化的延迟,而舌发育异常可能是导致腭裂发生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