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舌的发育异常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舌对调控面中部尤其是腭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正常小鼠胚胎第14天,舌形态逐渐变为扁平并下降进入口腔之中,随之,双侧腭突发生水平向的转动并朝中线方向延伸、接触并发生融合。腭裂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是腭突上抬障碍,与舌的形状、体积以及是否下降直接相关。舌的发育始于小鼠胚胎第11天,舌始基在口腔底部逐渐隆起,第12天舌体增大占据了整个口腔,第13天时开始出现组织分化,舌上皮下间充质区域性密集,少数细胞伸长形成成肌细胞,肌管形成。至第15天时成肌细胞成束排列,细胞内出现较多肌原纤维,至18天分化为较成熟的核位于周边的横纹肌细胞。维甲酸(Retinoic acid,RA)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作为化妆品添加剂以及治疗皮肤病、癌症等疾病的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而接触和摄入过量的维甲酸,已被证明是人类发生唇腭裂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维甲酸诱导小鼠腭裂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骼肌特异性标志物在舌肌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目的:通过检测生肌决定因子基因家族成员Myf5、MyoD和骨骼肌特异标志物Myosin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舌肌发育中的表达,探究维甲酸是否诱导舌肌发育异常。方法:在ICR系小鼠怀孕第10天管饲浓度为100mg/kg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形成腭裂动物模型。在舌肌细胞发育的不同时期,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yf5、MyoD表达水平和分布,利用Myosin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和分布,并观察胚鼠舌肌纤维走行。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yf5和MyoD表达在舌肌细胞的细胞核中,在E13阳性细胞数量和表达强度最高,在E14.5呈下降趋势;Myosin表达在细胞浆中,在E14.5表达强度较强,实验组肌纤维走行出现异常。对比正常组,实验组这三个骨骼肌标志物的蛋白表达均呈下降趋势。2、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蛋白表达一致,Myf5和MyoD在E13 mRNA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对比正常组,实验组两基因表达水平自E13至E14.5呈现持续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舌肌发育中,Myf5、MyoD和Myosin的异常低表达提示了舌肌发育和分化的延迟,而舌发育异常可能是导致腭裂发生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已掀起了第三次浪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测绘工程教育的改革。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测绘行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探讨了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前景。结合测绘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分别从培养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创新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人工智能时代测绘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体系,为探索我国测绘工程高等教育同人工
自我国全面建成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库之后,工作重心由全面普查变为重点监测。不论普查还是监测,准确地对地表覆盖进行分类一直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常态化监测阶段,把握地表覆盖分类成果的主要质量指标,归纳其诸如变化率、变化区域分布、变化类型,分析影响其成果质量的主要因素,对监测生产组织及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称《通知》),旨在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坚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将发热门诊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常抓不懈。  《通知》提出,发热门诊原则上应当为独立建筑或设置在院内独立区域,路线便捷,与普通门急诊等区域有实际物理隔离屏障,远离儿科等区域,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保持一定距离,具有独立出入口,便于患者转运。  《
期刊
针对单一测绘手段难以获取古建筑表面完整空间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多源异构点云融合技术实现古建筑完整空间信息留存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的扫描策略实现古建筑主体激光点云数据采集,然后采用低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完成扫描盲区的影像数据采集,最后基于光束法平差理论完成点云数据生产,实现了多源异构点云数据融合。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古建筑信息留存的需要,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