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产、制度选择与转型绩效:突尼斯政治转型的宪制工程学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weiyo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底中东北非地区发生政治变局以来,许多国家陷入了内战和动乱之中,而突尼斯虽然在经济社会秩序上的状况仍不明朗,但实现了基本的政治稳定。突尼斯不仅是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同时也处于伊斯兰文化范围内,各种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汇合,因此其制宪进程软着陆的成果就更值得深思。本文从突尼斯的宪制工程设计入手,探索突尼斯政治制度改革的历史渊源和宪制建设中各方力量的博弈和妥协,同时考察2013年之后的转型绩效,进而分析突尼斯政治转型中的制度因素。本文认为,突尼斯通往宪法的路上不仅有丰厚的制度遗产加持,同时也有理性的政治精英的合理行动。此外,突尼斯单一制、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多党制的制度设计呈现出低度向心型民主和低度共识型民主的样态,因此不仅有利于处理多元文化国家的冲突和矛盾,同时也强化了政府治理能力,进而有利于国内政治的稳定。虽然突尼斯国内目前的政局较为平稳,但是仍面临着经济低迷、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社会稳定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其未来的政治进程还有待于持续关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这种发展体现在住房成交量的急速增长与住房价格的猛烈提升。与此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过热这一现象,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近十几年来,中国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限购政策。在此形势下,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对于限购政策的制定与使用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2017年起,各地兴起的人才落户政策,以吸收各地的人才为目的,放开了人才的落户门槛。在这种情形下,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将受到了人才落户政策的冲击。在此冲击下,房地产市场的住房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但同时区域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当今国际上,经济发展问题集中表现为区域间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过去四十年,中国优先在东部地区成立各个经济特区,形成诸多经济圈,各种经济资源向东部地区集聚,使得区域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中国政府政策支持带来的经济发展优势随着区域差异的扩大而日趋式微。同时,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
  根据Demurger(2
乳清粉是重要的食品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糕点烘焙、婴幼儿配方乳粉、糖果等领域。近年来,我国乳清粉的进口量不断增长,已经成为第二大的进口乳制品品类。由于我国约90%的乳清粉需求量依赖进口,因此国内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显著,突出表现就是价格波动明显。例如,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从美国进口规模减少,不但提高了我国进口乳清粉的平均价格,2019年上半年我国乳清粉进口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1.6%,而且扰乱了国内乳清
我国初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与规模扩张支撑。由于人口红利优势不再突出与资源日趋紧张,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凸显。高技术产业面临创新能力较低、无法掌握关键技术等难题,严重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解决困境的重要一环。首先,本文以后发优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不同技术路径选择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其次,利用1998-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库的数据,对构
蒙古是中亚国家,与中国有着超过4700公里的边界线,基于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性优势,两国一直以来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合作。1999年,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多年来一直是蒙古最大的出口国和投资来源国。中蒙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全面发展,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中蒙贸易互补性强,经贸往来仍有很大空间。但中蒙贸易仍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避免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是中蒙贸易发展的未来方向,本文也就此主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管理企业资金,实现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都建立了隶属于自己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将分散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并为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集团更快发展。集团财务公司最早是上个世纪初期在国外设立的,在国内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财务公司设立于1987年,为集团财务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集
民生财政支出事关民生事业的发展,对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民生保障工程、调整民生供给市场秩序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依据国家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在财政预算安排中不断加大用于民生项目支出的比重,使得民生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增长。然而在不断扩大民生财政支出的同时,仍面临着民生财政资金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地区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并且政府长期受困于人民不断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经贸合作的长期有效运行得益于两国资金往来畅通,而金融合作作为其重要保障,为深化和拓展中俄间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国间投资水平的提高、合作层次的拓展又对金融领域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俄金融领域发展态势已成为制约两国全面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中俄领导人也更加重视双边金融的开展。2018年9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经济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在俄罗斯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