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山樱适应性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甜樱桃砧木本溪山樱实生苗为试材,通过施加不同的胁迫条件,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了植株对胁迫的响应机制,评价其对盐碱、水分、pH值的适应能力。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HCO<,3>处理本溪山樱实生苗,对根活力、POD、CAT、SOD的活性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植株增长量低于对照;NaCl处理条件下,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加,非气孔限制作用增强;NaHCO<,3>处理条件下,低浓度(≤0.2%)促进净光合速率的增高,高浓度(≥0.3%)则抑制净光合速率的增高;本溪山樱耐NaHCO<,3>胁迫的能力高于NaCl。 2.50mmol·L<-1>KCl处理条件下,本溪山樱实生苗叶片的光合指标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Pn、POD、CAT、SOD活性、MDA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根活力、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50mmol·L<-1> NaCl处理条件下,根活力高于KCl处理和对照,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光合作用受到抑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高于对照;相同浓度的KCl和NaCl处理条件下,NaCl处理对本溪山樱的胁迫作用较明显。 3.不同浓度外源CaCl<,2>对50mmol·L<-2>XNaCl处理的本溪山樱实生苗具有低促高抑的作用;添加5mmol·L<-1>的CaCl<,2>对NaCl处理的本溪山樱植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与单独的NaCl处理相比,MDA含量、POD、CAT、SOD活性和根活力也随之降低,光合作用增强,叶绿素含量升高;而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较50mmol·L<-1>的NaCl处理,MDA含量和根活力升高,POD、CAT、SOD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相对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对本溪山樱实生苗的胁迫作用加强。 4.采用0.4%NaCl对根系进行局部处理,本溪山樱实生苗根活力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MDA含量、POD、CAT、SOD活性、Na<+>、Cl<->元素含量升高, K、Mg、Fe、Zn、Mn离子的吸收被抑制,进而对本溪山樱植株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5.不同灌水量对本溪山樱实生苗产生影响不同,过量(每日灌1500mU)或少量(每日灌水量≤350mL)灌水时,MDA含量升高,光合作用降低,植株生长发育不良,表现出水分胁迫状态;每日灌水量为750mL时,植株叶片中的POD、CAT、SOD活性、MDA含量处于较低值,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植株生长发育正常。 6.随着淹没根系体积的增加,茎叶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降低,MDA含量升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OD、CAT、SOD活性降低。全淹处理4d时植株死亡。 7.不同土壤pH值对本溪山樱实生苗影响不同,低pH值(5~6)及高pH(8~9.25)值处理,MDA含量、POD、CAT活性升高,植株生物量和根活力降低,叶绿素合成及光合作用受到抑制;pH值6.27~7.55时,对本溪山樱各项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植株生长发育正常;pH值7.1时,本溪山樱实生苗的生长发育处于最佳水平。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琯溪蜜柚单染色体进行大量分离,然后使用LA-PCR、AFLP技术对其进行染色体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类,为建立直接的、操作性强的分子标记体系打下基础。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