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一种正面、短期、关注未来的心理治疗模式,强调建构解决之道的重要性,认为案主才是自己和生活的专家,案主在例外情境中用过的技能、优势和资源能够再次使用,并帮助其达成目标。同时,这种治疗模式重视每一个小的改变,并坚信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其核心技术包括三种架构和五类问句,三种架构分别为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和一小步架构,五类问句包括成果问句、例外问句、奇迹问句、评量问句和应对问句。其中评量问句借助着数字和虚拟的量尺帮助案主梳理“例外”资源,确定未来目标,开启一小步行动。它的应用对象广泛,几乎能够在会谈的任何时间点使用,与其他的问句技术搭配使用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它还有着独特的疗愈功能,能够使会谈朝向建构性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应用于以其他治疗模式为主的会谈过程中。因此,评量问句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的青睐。采用文献分析法与个案实践法,结合焦点取向实践者们的研究成果,对评量问句在不同个案情境中的应用功能做验证分析。从使用评量问句的目的、过程和效果分析三方面来解析评量问句在聚焦谈话“焦点”、发挥案主的主观能动性、转移关注的“焦点”、明晰非自愿案主的感受、增强案主的自信心等功能。并使用“三角验证法”,通过社工预达到的目的、案主的配合程度、个案的目标效果三个方面验证评量问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有效性。结合焦点取向的社会工作案例实践,对评量问句常见的应用误区进行总结反思,确定共通性误区的原因并提出破解对策。除此之外,根据实践经验对评量问句的使用技术做深入挖掘与应用发展,首先提出以积极的词汇描述评量问句两端的含义,让案主更多思考正向的内容;其次提出服务对象给出0分回答后的应对方法,即转移关注点,引导案主说出优势所在即可;然后明确工作者与案主确定一小步行动时应使用“有什么迹象”而不是“你需要做什么”的问法,并强调工作者要充分尊重案主对于分差含义的认定,但是可以根据任务的完成难度将1小步拆分为多个0.1小步;接着提出与案主共享具化的量尺能够让谈话过程更有效;最后论述了中国文化背景本土语境下评量问句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