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八个方面来研究汉语生命度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1、生命与生命度的不同视觉;2、生命度与句法结构:3、生命度构成与可接受度;4、生命度与名词;5、生命与动词;6、生命度与形容词;7、汉语被字句与生命度;8、汉语有字句与生命度。(一)本文的创新之处1、打通与创建。本文打通各门学科的隔阂与创建汉语完整生命度层级,并认为“生命”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在哲学、生物学、百科知识、语言学中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生命度就是生命体的活力强弱程度。本文在打通各门学科之间界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横跨多门学科的生命度序列:人类>动物>无生命物>空间>时间抽象概念以此丰富科姆里生命度序列:“人类>动物>无生命物”序列。使之在汉语中更具影响力和解释力。2、精细化与影响。从语言外部的概念“生命”角度来研究句法,并对词类和句法再分类,即分为高生命度词、低生命度词和无生命度词;高生命度句式、低生命度句式等等。以此为出发点研究生命度对汉语词类、词与词的组合、句式的影响。从而发掘生命度对汉语词类和句式生命度精细化分类;发掘生命度对汉语词的组合、句式影响的规则与倾向性。3、分解与解释。将生命度再分解为有生性的语义特征,如个体度、自控度、感知度、使动度、影响度,这些特征在词与词的组合中实现为可接受度。最终从认知角度解释同级与不同级生命度词语的在不同生命度句式中的可接受度,从而实现汉语优势句式的扩张与资源共享。(二)本文的理论框架1、解释性追求。生命度对汉语词类再精细化、词与词的组合、句式的可接受度进行认知解释。如无生N与有生V组合会进入隐喻域(太阳它有脚哇),构件N、V与整体O组合会进入转喻域(黑手伸向学生)。其他跨越生命度层级的组合都有认知背景与动因,这些都有生命度语义特征调节。2、功能与认知。因为语法规则是人认知世界的规则的反映,功能与认知语法相关的概念、范畴、心智、推理、语言、句法是通过身体经验和想象力获得的。因此这些思维、推理、概念和意义都在受制于表述主体的生命度及语义特征,本文就是寻找这些特征并通过句法形式来检验。3、语义语法。以词语组合的可接受度为衡量标准,从生命度角度寻找语义特征与句法形式的对应关系。从语义入手然后再寻找句法形式进行验证,从而解释语义对分类、组合与句式义的制约。(三)本文研究的范围1、生命与生命度。研究在各学科中生命与生命度的不同内涵与外延,提取适合语言学的定义。2、生命度与句法形式。对句法结构的内涵与外延、汉语的句法结构系统进行梳理,并研究生命度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同层级N、V、A在主谓、动宾、状中、定中、动补结构中的语义实现。3、汉语N、V、A内部的精细化再分类,各类生命度层级N、V、A组合的可接受性研究。4、汉语高生句式被字句、低生句式有字句与生命度研究。研究生命度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不同生命度句式与词语的选择与调节,生命度层级对词语和句式相互制约的认知解释。5、结语。汉语句法的词类、组合、句式问题与生命度之间的关系:调节与制约,限制与妥协,其内在因素为认知动因的竞争与妥协,准确原则与经济原则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