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行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及其衍生工艺较低的容积利用率、不高的充水比和较差的稳定性等缺陷,课题组研发了污泥转移SBR工艺,该工艺采用污泥回流的方式增加了SBR池在反应阶段的活性污泥总量,从而提高了其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它的高效除磷效率取决于该工艺的运行条件,从而取决于系统中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共生或竞争的关系;该工艺在前期研究中已获得高效稳定的除磷功能,对该新工艺中聚磷微生物的种群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1)污泥转移SBR的香农指数的下降率为5.6%,而传统SBR的香农指数的下降率为4%;污泥转移SBR首尾的样品相似性系数为36.8%,传统SBR则是54.7%。污泥转移SBR稳定时的聚磷菌含量为45%,传统SBR的聚磷菌含量为35%;污泥转移SBR稳定时的聚糖菌含量为22%,传统SBR的聚糖菌含量为30%。对比传统SBR,污泥转移SBR筛选富集聚磷微生物的趋势更明显。 (2)污泥转移30%,10天泥龄的DGGE胶切割测序,结果表明:污泥转移30%沿程条带明显变亮,微生物明显增加的是假单胞菌属和红环菌属。其他菌种例如不动杆菌沿程条带变暗,生物量有所减少。 (3)污泥转移0/15/30/40%PHA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85mg·L-1,10.66mg·L-1,18.12mg·L-1,20.51mg·L-1。污泥转移0/15/30/40%GLY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1.31 mg·L-1,92.6 mg·L-1,70.07 mg· L-1,74.41 mg·L-1。静态试验中污泥转移0/15/30/40%的释磷速率分别为7.66mg·(L·h)-1,10.2 mg·(L·h)-1,11.9 mg·(L·h)-1,15.25 mg·(L·h)-1。污泥转移30/40%系统的胞内代谢是聚磷代谢模式占优势的,更加强化了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代谢机制。DGGE和FISH实验证明,污泥转移0/15/30/40%香农指数下降率分别为4%,2.8%,5.6%,5.3%;污泥转移0/15/30/40%首尾的样品相似性系数分别为54.7%,51.9%,36.8%,48.4%;污泥转移0/15/30/40%稳定时的聚磷菌含量分别为35%,42%,46%,45%,聚糖菌含量分别为30%,14%,22%,20%。污泥转移30/40%的系统强化了聚磷微生物的筛选富集,在富集聚磷菌的同时抑制聚糖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