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野外定位试验,对旱地红壤施用改良剂(生物质炭用C表示,过氧化钙用Ca表示),设置9种处理:CK(对照)、Cal(过氧化钙61 kg/hm2)、Ca2(过氧化钙121 kg/hm2)、C1(生物质炭758kg/hm2)、C2(生物质炭1515kg/hm2)、ClCal、 ClCa2、C2Ca、C2Ca2,通过施加不同剂量组合的改良剂研究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差异,旨在筛选最佳的土壤改良剂以和最佳剂量,为改善旱地红壤质地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入改良剂(生物质炭、过氧化钙)后,旱地红壤的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随着生物黑炭用量的增加,效果越好。生物质炭及过氧化钙配施效果比单施好,土壤容重以C2Ca1处理降低最显著,土壤pH值以ClCa2、C2Ca2处理处理升高最显著(平均提高pH 0.47、0.45),各处理0.005~0.05mm土壤颗粒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以C2Ca2处理增加最显著(平均提高土壤颗粒含量16.66%)。(2)在旱地红壤上施用改良剂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团聚体含量,过氧化钙和生物质炭配施效果均优于单施,单施优于CK,其中以ClCal、ClCa2处理效果最显著,相对于CK,可分别提高>0.25mm团聚体51.08%、52.07%。施用改良剂还增加了各处理(除单施过氧化钙外)旱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特别是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单施生物质炭提高了各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和储量,单施过氧化钙反而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3)施用生物质炭使各处理旱地红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酸解有机碳平均升高了5.02%、14.38%、21.03%,且随着施入量的增加呈上升降趋势。施用过氧化钙使各处理旱地红壤水溶性有机碳平均降低了27.53%,酸解有机碳平均降低了3.50%,且随着施入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酸解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MBC含量表现出随着过氧化钙施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配施效果均优于单施,相对于CK,C2Ca2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升高最显著,平均增加约22.64%;C2Ca1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升高最显著,平均增加约25.78%;C1Ca1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升高最显著,平均增加约33.02%。(4)施入生物质炭能提高旱地红壤土壤氮、磷、钾水平,且随着施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施入过氧化钙能提高旱地红壤氮、磷水平,且随着施入量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施入过氧化钙使旱地红壤的钾素含量降低;过氧化钙和生物质炭配施的效果优于单施。添加过氧化钙和生物质炭均能提高红薯产量,且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其中以C2Ca2最为显著。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早地红壤中施入不同剂量的过氧化钙和生物质炭均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构组成,并可增加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储量和保肥增产特性,均是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因而将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合施用,更有助于土壤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