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徽派民居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承——以“三吴”纪念馆的工程实践为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一直是当今中国建筑师在建筑创作和研究中最重视、最广泛讨论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尝试着在现代建筑的创作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本文的研究就试图为此做出一定贡献。   “三吴”纪念馆作为一个实际项目,是为了纪念吴作人、吴玉如和吴组缃三位老先生而建造的,分析、总结其设计经验对研究徽派民居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承手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徽派民居的传统文脉融入现代建筑中,从而使得现代建筑具有传统文化意蕴,体现地域文脉。本文主要对传统徽派民居的建筑平面肌理、建筑空间以及建筑风格这几个方面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承手法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总结传统徽派民居的历史文脉,并对其平面建筑肌理、建筑空间以及建筑风格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三吴”纪念馆的工程实践对其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承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对“三吴”纪念馆的工程实践进行思考和总结,并分析传统徽派民居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传承趋势。
其他文献
大工业背景下的经济总是带着浓浓的钢铁味。临街两侧的高层建筑正遭受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严重污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何有效的控制城市交通噪声,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将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巨大发展。高校图书馆建筑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学校三大支柱建筑之一,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中承担重要任务。由于该类建筑文化气息厚重
学位
现代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球普遍认为低碳生态化的生产生活是保护地球最有效的途径。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人类面临着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在此背景之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它所构建的虚拟空间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空间的认识。虚拟空间扩大了人们空间体验的范围,让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周围的环境,获得与以往
本文是关于明清江南厅堂建筑内轩的形式与演进的研究。轩是江南传统民居、祠堂中特有的一种构造,样式丰富,使用普遍,但鲜有专门针对轩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轩的基本信息做一
学位
景观设计是兼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设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中出现的思潮和观点的推动,在不同时期,形成各种各样的
从远古社会到后工业文明,建筑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之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技术的限制,长久以来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以线性牛顿力学理论以及笛卡尔空间体系作为空间形态的主要设
大尺度城市棕色地段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是城市去工业化过程的衍生品。伴随着世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交通运输设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