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滩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的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coco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呼吸是土壤生态系统的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控制的重要生态学过程。目前,国内滩地的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以洞庭湖区滩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为例,采用基于红外动态分析法为原理的Li-8100土壤呼吸自动分析仪在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开展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观测,并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昼夜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差异,呼吸速率最小值大致都出现在凌晨5:00左右。春季,杨树林地和芦苇地峰值出现在13:00,农田地出现在11:00。杨树林地、芦苇地和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动态变化范围分别2.89-5.94,4.47-14.16,0.68-1.34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依次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夏季,芦苇地和杨树林地峰值出现在17:00,农田地出现在15:00。杨树林地、芦苇地和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动态变化范围分别为4.44-5.38,3.68-4.24和1.08-1.32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依次为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秋季,芦苇地峰值出现在15:00,杨树林地和农田地出现在13:00。杨树林地、芦苇地和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动态变化范围分别为3.82-4.65,0.50-1.35,1.53-2.11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依次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冬季,芦苇地峰值出现在13:00,杨树林地、农田地出现在11:00。杨树林地、芦苇地和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动态变化范围分别为0.55-0.93,0.29-0.94,0.11-0.9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依次为杨树林地>芦苇地>农田地。(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趋势。芦苇地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春季最高,值为8.21μmol·m-2·s-1,最低值出现在冬季,值为0.56μmol.m-2.s-1;杨树林地和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平均值出现在夏季,分别达到4.80和1.27gmol·m-2·s"1,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分别为0.7和0.45μmol·m-2.s-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年平均值按大小排列依次为: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近地表气温、0-5cm土壤温度、0-5cm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气温、0-5cm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芦苇地、杨树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0-5cm土壤温度均具有显著性相关(P<0.05),农田土壤呼吸速率与0-5cm土壤温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杨树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空气湿度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细菌数量变化,杨树林地以春季最大(173.1×104个/g),其它季节细菌数量相当;芦苇地、农田地均以夏季最大(253.3×104个/g)、(170×104个/g),秋季最小(87.2×104个/g)、(52.3×104个/g)。真菌数量变化,杨树林地春季最大(1.9×103个/g),冬季最小(0.12×103个/g);芦苇地和农田地以夏季最大分别是(0.73×103个/g)、(1.57×103个/g),冬季最小(0.23×103个/g)、(0.33×103个/g);放线菌数量变化,杨树林地、芦苇地和农田地均以春季最大,分别是(19×104个/g)、(16.34×104个/g)和(4.7×104个/g)。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细菌量最大,放线菌和真菌次之。按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年平均总数量排列依次是: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杨树林地>农田地>芦苇地,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相关性:杨树林地、芦苇地和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细菌数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真菌数量无显著相关。(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上和地下植被生物量总干重:杨树林以夏季最大(195.59g/m2),秋季最小(40.12g/m2);芦苇地以秋季最大(295.28g/m2),夏季次之(275.81g/m2),冬季最小(39.55g/m2);农田地则以秋季最大(70.04g/m2),春季(64.56g/m2),冬季最小(18.9g/m2)。按年总量依次是芦苇地>杨树林地>农田地。土壤呼吸速率与植被物生物量干重具有极显著性相关性(P<0.01)。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及ABT2号、NAA、IBA等生长调节剂和草炭土、珍珠岩、河沙等基质配方以及不同浸泡时间分别对观赏石榴嫩枝和硬枝穗条进行处理,以找出影响观赏石榴生根的主要因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主要生长于南方地区,其中江西、湖南和广西是油茶种植的主要省份。林间套种是提
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林种,对坝上地区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以及林区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护发挥着不可替代
本研究饲虫试验以未转基因的741杨为对照,通过转双Bt(抗鳞翅目的Bt Cry1A和抗鞘翅目的Bt Cry3A)基因741杨(pC株系)、转Bt Cry1A基因(pB株系)和转Bt Cry3A基因(CC株系)的转基
茶用菊花不仅具有特殊的饮用价值,还具有名贵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茶用菊花不耐高温,喜温暖及冷凉气候,生长适温为18-21℃。在武汉地区,夏季高温常达38℃以上,这种高温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茶用菊花的生理生化代谢,从而抑制茶用菊花的生长和发育,其引种、栽培和推广受到严重的阻碍。随着茶用菊花的功效不断被验证,市场对其数量与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茶用菊花的传统繁殖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
本文应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盆栽潺槁树与木麻黄进行施肥试验,并研究了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两树种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得出数学方程式,应用有关软件对所得出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