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对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相关问题现实问题的分析,在比较、总结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基础上,以AVC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系统的构成,将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运作模型分为两个系统:即“环境评价—分析系统”和“环境管理—实施系统”。前者是从设计角度对不同层次的风景旅游地进行分析和评价;后者则是从实施角度对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规划实施战略的研究和风景旅游区建设的管理,探讨了承载力系统的运作机制和调控方法。 在此基础上,以AVC为核心,寻求建立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规划的内在规律和评价体系,基于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指标进行开发规划的优化调整;并针对规划案例进行相关的实证性研究,使理论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风景旅游规划的现实,与吸引力和生命力规划共同促进风景旅游地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内容从七大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为课题研究:系统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发展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了本研究课题。阐明了建构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规划评价体系重要意义,同时确定了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第二部分为概念理论研究:通过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相关概念分析,本文引入了适应观的概念,试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将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构成体系分为承载自由度、承载力组织、承载力策动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为评价体系研究:通过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运作系统模型的分析,确定了“环境评价—分析系统”是从设计角度对不同层次风景旅游地进行分析和评价,是由价值取向、分析和操作技术所组成的“设计探寻的过程”。明确了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分析、评价的要素、主体、评价基础和评价方法。 第四部分为管理实施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在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中影响形体环境形态和质量的各项决策的综合协调问题,从实施角度对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规划实施战略的研究和风景旅游区建设的管理,探讨了承载力系统的运作机制和调控方法。 第五部分为承载力与风景旅游区开发的互动研究:通过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的互动机制的研究,提出了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规划的策动作用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指数对旅游地的初步开发规划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对规划进行优化调整。 第六部分,结合实际规划案例——乌伦古湖及红山嘴温泉度假区总体规划,对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应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第七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