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其营养需要甚至高于成年人,充足的营养是他们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同时,儿童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因此,需要加强儿童的饮食健康教育,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研究目的研究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四~五年级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态度,了解其相关营养教育的需求、食物摄入频次及饮食行为,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首先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中分别随机抽取两个中心城区和两个近郊城区,再从每个城区中随机选取3所小学,然后从选中的每所学校的四~五年级中分别随机选择2个班,所选取班级中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参加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四~五年级学生的营养相关知识、态度、食物摄入、早餐、零食、中式快餐、西式快餐、饮料等饮食行为现况。包括《学生膳食摄入调查问卷》和《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统一采用自填的方式填写。研究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22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2197,问卷有效率为99.8%。六城市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一般,对于谷物、含蛋白质食物、含钙食物有超过60%的儿童有了解,而对于含铁食物的了解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数。对营养知识的需求比例很高,从想要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来看,除了希望从家庭、课本及校园的宣传来获得知识,还希望从网络、同学朋友处获得知识的比例也大大增长。并且无论是对营养知识的兴趣,还是对饮食、早餐和营养知识对健康重要性的认可,甚至是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行为的态度,接受的比例都高达90%以上。在食物摄入频次方面,肉类、蛋类摄入频次较为平均但仍有12%和13%的比例几乎不吃,鱼虾类、豆类、菌藻类摄入频次普遍较低,奶类、新鲜蔬菜水果类摄入频次已达较高水平,并且奶类几乎每天都喝者超过50%,营养补充剂摄入虽不普遍但也有增加的趋势。本次调查对象中仍有1.3%的比例不吃早餐,每周仅吃1-2次早餐的比例为3.2%,几乎每天都吃比例为88.5%,有31.8%的儿童早餐营养质量较差,蛋白质和蔬菜水果的摄入的比例都较低未达到50%,奶类摄入的比例也还不足70%。六城市中家里是消费零食的主要场所,消费比例高达96.4%,在家、在学校最常吃的零食前三为水果蔬菜、奶类、谷类,而在其他地方则为谷类、糖果和饮料,首选零食的原因都是好吃。每周食用中式快餐次数超过5次的比例大约为10.3%,食用西式快餐超过5次的比例为4.5%,每周1-2次的人数比例最多分别为36.9%和41.4%。消费快餐的原因首先都是好吃,并且对快餐认识不足,意识到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食物搭配不合理比例仅为1.9%和2.7%,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营养价值不合理的比例为5.2%和15.3%,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热能含量不合理8.5%和6.4%。六城市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在家中消费饮料的比例高达92.5%,其次是在其他地方为70.7%,学校最低为51.4%,女生消费饮料的比例都高于男生,五年级学生消费比例高于四年级学生。纯牛奶饮用的人数比例最高,但在选择碳酸饮料方面男生的比例要远高于女生,并且在家、在学校和在其他地方在最常饮用饮料中碳酸饮料的排名依次上升。选择饮料的首选原因是好喝本次研究可以看出综合饮食行为良好的比例占大多数为88.5%,饮食行为健康的占6.0%,仍有5.5%的综合饮食行为较差。结论六城市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一般,对营养知识的需求比例很高,营养相关的态度良好,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的比例很高。食物摄入频次中除奶类和新鲜蔬菜水果每周摄入频次较高,其余摄入频次一般。仍有小部分儿童不吃早餐,并且早餐中蛋白质和蔬菜水果的摄入较少,早餐营养质量差所占比较较高。零食和饮料消费普遍,且好吃和好喝都是首选原因。对快餐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有少部分儿童甚至每周食用快餐超过5次。综合饮食行为良好者占大多数,但综合饮食行为较差者依然存在,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和饮食行为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