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空间重心转移理论与案例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城市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走向繁荣历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城市的形成是一个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发展空间的转移和拓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发展空间重心转移的动力和一般规律又是什么,以及这一分析对青岛市空间重心转移战略的应用性如何,这正是该文的研究目的所在.三、研究成果;该文认为,城市化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城市化的动力组成有:社会性的农业剩余是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由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动改变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方式,始终是城市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该文特别着重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认为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而工业化带来的产业和就业结构的转移之所以能在空间上聚集而形成城市,是因为任何区域,它的全部产业在宏观上都要求组成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联系密切的聚集体,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聚集经济效益.城市作为区域的生产建设和生产要素的空间组合,它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该文认为,当一个城市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集聚效应明显、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市后,会在一系列动力组合的作用下不断向外扩大规模,从而表现为城市发展空间的转移和拓展.这种转移和拓展主要是在产业梯度转移产生的"溢出"动力和聚集不经济产生的分散推力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展有大范围扩展和局部扩展两种形式,对于一个个体城市而言,在空间扩展中更多的是体现为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等周边地区局部范围的扩展,并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波浪形前进的一般规律.
其他文献
自从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后,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此同时,我国一直在推进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如今,人民币汇率继连续单边升值多年后,弹性逐步增强,并开始
角度类测量仪器的检定校准,是长度计量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省级计量部门仍然使用自动化及精度较低的光学计式小角度检查仪来复现离散的小角度值,检定量较大。本
曾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一生中始终无法挣脱的只有死亡和税收”。不幸的是,对于大部分家族企业而言,死亡和税收往往结伴而至。在旷日持久的关于家族企业生存、发展和创业活力的各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分别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与数量估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和意义、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农村家庭劳动力分配模型的推导和政策含义以及运用该模
该文首先论述了金融风险一般的概念和特征.风险是商品经济社会性的一种客观现象.金融风险随金融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金融活动的发展而演变.论文从货币金融关系产生之初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