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针刺麻醉自应用于临床以来,积极的推动着临床麻醉的发展。随着针麻的发展,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作为针麻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方便安全,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而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较多研究集中在TEAS的镇痛机制方面,部分研究集中在TEAS的刺激参数(频率及强度),而对其效能评价方面研究较少。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何更加客观地评价TEAS的镇痛、镇静效能及探索不同手术中,更加有效的穴位组合是有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拟在乳腺手术中,用TEAS结合靶控输注技术(TCI),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不同时点血浆生化指标(Ad、β-EP)的改变等对TEAS的效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探讨在此类手术的麻醉中,最佳的穴位组合及静脉麻醉中镇静镇痛药的最佳用量,为临床针药复合麻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结合靶控输注技术(TCI)在乳腺手术的麻醉中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辅助作用。研究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90例择期行单侧乳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0-65 kg,均为女性,无精神疾病,无长期使用镇静药和吸毒史,无肝肾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软件,随机分为3组,A组:Propofol+Fentanyl(对照组);B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经皮穴位电刺激病侧内关穴、合谷穴;C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经皮穴位电刺激病侧内关透外关穴、合谷透劳宫穴、双侧肩井穴。患者入室后连接监测仪,进行ECG、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同时连续动态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并在麻醉诱导前的各时间点进行Ramsay镇静深度评分。组B、C,用LH402韩氏穴位电刺激仪连接电极片至所选穴位处,波形选用疏密波(2/100HZ),刺激强度由弱至强,逐渐调节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值,诱导时间为30 min,后行静脉全麻。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至术毕。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为3μg/ml),芬太尼静脉推注(2μg/kg),以BIS值(55±5)、切皮及手术刺激无体动反应为标准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观察并记录TEAS前(A组为入室)(T1), TEAS 30min后(A组为入室后30 min)(T2)、诱导后5 min(T3)、诱导后10 min(T4)、切皮后5 min(T5)、术毕(T6)、清醒(T7)各时间点的BIS值、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血压(MAP)的变化及切皮时体动反应、苏醒质量。并在麻醉药物诱导前的各时点进行Ramsay镇静评分,及在T1、T2、T5、T7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液各3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置于-30℃冰箱保存备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肾上腺素(Ad)和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研究结果1.三组病人的年龄、体重、例数、手术持续时间等指标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入室后(T1)BIS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EAS(或入室)后30 min(T2),三组BIS值比较,B、C组较A组的BIS值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C组较B组下降明显(P<0.05)。给药5分钟(T3)至术毕(T6)BIS值均明显降低,但三组之间无差异(P>0.05);而在苏醒时(T7),三组BIS值有差异(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B、C两组均较A组BIS值高,且C组较B组高(P<0.05)。3.三组在各时点进行Ramsay镇静评分,患者在TEAS前(或入室)时点评分无差异,均为2分;在TEAS(或入室)10 min、TEAS(或入室)20 min时点,三组评分有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TEAS(或入室)30 min时,三组间变化明显,B、C两组镇静评分升高,较A组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C组较B组升高显著(P<0.05)。4.三组患者入室后(T1)MAP、HR无明显差异(P>0.05)。TEAS9或入室)后30 min(T2),三组MAP、HR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 B、C组较A组的MAP、HR明显降低,C组较B组下降显著(P<0.05);切皮5 min(T5)时,三组HR差异显著(P<0.05),B、C两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B、C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给药后、术毕、清醒(T3、T4、T6、T7)三组HR差异不明显(P>0.05);T3至术毕(T7)时,三组MA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丙泊酚靶控浓度的变化,诱导时(S1),三组丙泊酚靶浓度均为3μg/ml,在各时点达到BIS值(55±5)时,所需靶浓度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B、C两组丙泊酚靶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 C组明显低于B组(P<0.05)。6.麻醉全过程丙泊酚及芬太尼的总用量,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B组、C组比A组减少(P<0.05),而C组明显低于B组(P<0.05)。7.入室后(T1),三组之间β-E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TEAS或入室30 min后(T2)、清醒时(T7),A组β-EP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而B、C两组,β-EP水平两组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C组较B组β-EP水平升高明显(P<0.05)。三组的肾上腺素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论(一)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强化镇痛,协同镇静效应,能显著减少Propofol和fentanyl的用量,有全麻辅助作用。(二)TEAS可使血液中β-内啡肽明显增高,而肾上腺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三)全身麻醉下行乳腺手术,TEAS病侧合谷透劳宫穴、内关透劳宫穴及双侧肩井穴的组合是有效的针刺辅助麻醉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