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城乡规划学科针对于历史空间信息整合的研究,大多选择历史古都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方法的建构,这类研究对象相对于一般的历史城镇,其历史资料更丰富,历史遗存相对完整,并且历史地理学科对其古城空间形态的研究介入较早。而以城乡规划学为学科背景的学者在对历史空间信息的整合方法进行建构时,更多关注在历史空间信息整合的结果如何运用到城市空间管理中。因而其方法缺少对于历史空间信息推敲过程的论述,这对于本身缺乏历史空间信息研究,现状历史遗存更为破碎的一般性历史城镇时,其方法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历史空间信息的转译与整合工作难以推进。为此,希望借助历史地理学中对古城空间形态研究相对成熟的方法,来解决城乡规划学现有整合方法在一般性历史城镇中适用性不足的问题。另外,作为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航港的月港地区,其现有的历史空间信息研究仅停留在现状遗存的描述层面,缺少对于明清海澄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性研究。因此,为进一步补充对明清月港的历史空间信息研究的不足,本文将选择历史风貌破碎、历史空间研究缺失的月港核心区——海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历史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法,并结合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大致确定明清海澄的县域范围,“都图”分布以及山水格局,并将明清海澄的演变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基于此,进而对明清时期海澄空间形态中城池及防御体系、市肆街巷等要素进行历史空间信息转译的纵向研究,得出不同时期各要素的历史空间信息转译图,并将不同时期的海澄城市空间形态做横向比较归纳,最后得出明清时期海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通过该研究,可以明确海澄历史空间在当今地形图的落位,为海澄城市空间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性的研究。另外,研究借鉴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详细论述漳州海澄的历史空间信息整合过程,希望为规划学科提供一个针对于一般性历史城镇的历史空间信息转译与整合的样本,以提高历史空间信息整合方法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