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否具有持续性,关键要看其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完善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才能拥有一支后劲十足的竞技体育队伍。就田径项目而言,想要保持其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首先要遵循人才的发展和成长规律。所以只有重视与强化田径后备人才的不断培养,优化一支实力雄厚的田径后备人才队伍,形成良性的运动员人才发展梯队,才能促使我国田径竞技项目逐步跻身世界田径体坛。鉴于东北三省体育运动学校对于培养田径后备力量的基础性地位,并缺乏相关的整体性研究,调查该地区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项目的整体运行现状及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将会对未来东三省的田径运动项目和整体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笔者对东三省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训练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为东三省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项目训练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东北三省30所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练员能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多,女教练员人数偏低,年龄和职称比例较合理,缺乏多年训练计划的实施;训练经费的来源比较单一,训练时间过长且文化成绩较差,女运动员的比例偏低;运动员的来源较单一,多数田径运动员训练动机是为了上大学,缺乏兴趣和训练态度积极性不高。针对东北三省体育运动学校田径训练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对策:招聘国内外优秀的田径教练员,并定期组织培训在职教练员,请训练方面的专家学者进校开讲座,召开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练员田径训练经验交流会,组织教练员现场观摩一线优秀教练员的训练;通过对十二届全运会的宣传来吸引企业对田径项目的赞助,多搞体企联合的田径运动竞赛,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竞赛筹资的作用;尽力营造一种校园学习的文化氛围,促使田径运动员在空闲时间能充分的学习文化知识;建立涵盖整个东三省的田径人才网络数据库,对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模式,拓宽运动员的输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