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早期休克简易诊断指标、复苏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正确的评估和判断烧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指导和调整补液计划,是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平时休克复苏的指标体系,但不适合战争和平时突发大批量烧伤的休克治疗监测。因此开展烧伤早期休克简易诊断指标、复苏及预后评估研究,对战时和平时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休克诊断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尿量、血细胞比容、碱剩余、血乳酸等烧伤休克监测简易指标在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效果中的价值及具体数值范围,总结烧伤补液公式在特重烧伤患者的应用,构建能够早期预测严重烧伤脏器并发症发生的数学模型,早期预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进行临床评价,为战时和平时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休克救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尿量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9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休克期每小时尿量,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大致分布在0~130ml/h之间。根据休克期平均尿量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A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0~20ml/h;B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21~40ml/h;C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41~60ml/h;D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61~80ml/h,E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81~100ml/h,F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101~130ml/h。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x~2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2.血细胞比容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3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休克期血细胞比容的水平、伤后第1个24小时患者尿量、碱剩余的水平、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最终的治疗结果。根据伤后第1个24小时末血细胞比容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末血细胞比容小于或等于0.50,B组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末血细胞比容大于0.50。计算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3.碱剩余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9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预后好,伤后未发生并发症,B组患者伤后全部发生并发症。记录患者休克期心率、血压、每小时尿量、pH、碱剩余、休克指数。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4.血乳酸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7—2011年收治的8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预后好,伤后未发生并发症,B组患者伤后全部发生并发症。记录患者休克期心率、血压、每小时尿量、pH、碱剩余、休克指数。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5.烧伤补液公式临床应用的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3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预后好,伤后未发生并发症,B组患者伤后全部发生并发症。记录患者休克期心率、血压、每小时尿量、pH、碱剩余、休克指数,计算患者第1个24小时补液系数及第2个24小时补液系数。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6.早期预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发生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评价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7—2011年收治的20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受伤原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切开减张情况、碱剩余、乳酸作为纳入因素,分别对其中成年烧伤患者及纳入儿童后的全部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烧伤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并发症发生的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ROC分析。结果与结论1.特重烧伤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尿量维持在61~80ml/h,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低,预后较好。鉴于战时和平时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救治时卫生资源有限,我们认为战时和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休克期成人尿量取61~80ml/h的中间值,即70ml/h左右较为合适。2.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可间接反映休克期患者复苏效果。特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血细胞比容控制在0.45~0.50时,复苏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3.碱剩余能较血压更准确的反映组织器官灌流及细胞氧合代谢状况,是较血压更敏感的判断休克复苏的效果的指标。4.伤后第1个24小时末,特重烧伤患者乳酸应降至3mmol/L以下,此时循环系统系统趋于稳定,酸碱失衡程度轻,抗休克治疗效果好,最终预后较好。伤后第1个24小时血乳酸水平降至3mmol/L可作为评估特重烧伤休克早期复苏是否满意的重要指标之一。5.对特重烧伤患者,第三军医大学补液公式第1个24小时1.5ml·Kg-1·%TBSA-1的补液系数偏低。特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系数为1.9ml·Kg-1·%TBSA-1,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系数为1.3ml·Kg-1·%TBSA-1时,休克期度过平稳,伤后未发生严重烧伤并发症,预后良好,提示此补液量较为合适。6.率先建立了以烧伤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与休克期血乳酸含量为基础的烧伤脏器并发症数学预测模型:Logit(p)=0.065×年龄+0.086×烧伤总面积+0.319×乳酸-11.729,适用于成人及儿童烧伤患者,选取0.242作为区分患者是否会发生并发症的临界点,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8.8%。
其他文献
随着设备管理领域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的发展,设备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有着越来越直接的影响,既关系到企业的投资回报,也影响到生产成本,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设备对企业而言,是
从史料记载的战争实践来看,先秦赵国人的战争观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点:功利战争观、民本战争观、以权谋胜敌的思想、军权与将权相对分离的原则。其中民本战争观是典型的儒家军事
乙肝病毒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的DNA病毒,也称丹氏(Dane)颗粒,简称HBV。HBV携带者(AsC)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以赣瑞龙铁路接入龙岩枢纽的信号系统特殊需求为切入点,从技术方案实施可行性方面进行归类、优化;同时通过对技术方案的研究、实施,对运营中200km/h客专线信号系统接入施工应
基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新兴民族国家政治发展问题的关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逐渐得以产生,并且最终发展形成了发展政治学这一新兴学科。与比较政治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发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海南现代妇婴医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1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
近代的天津经济繁荣,中西文化交融,西医学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护理教育的发生发展。在这里有教会设立及私立的护校,亦有以中国第一所公办护士学校为代表的公立护士学校,护
目的:探讨桑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高脂饲料喂养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复制T2DM模型,模型成功后随即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某社区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目的观察抑制PLK1基因表达后对胃癌AZ521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探讨PLK1基因作为胃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PLK1基因表达,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