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犯罪也日趋严重,已成为城市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为建设安全的城市环境,除了加强行政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在国外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已发展多年,已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我国,该课题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而CPTED理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研究此课题的意义在于为公共广场空间环境预防犯罪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希望通过景观设计预防犯罪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时期能引起重视。本文主要是通过对CPTED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相关理论以及发展状况的探讨,以天府广场为研究对象,对CPTED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本文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一是针对CPTED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第二是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第三是关于城市公共空间与犯罪的研究。最后以这三个方面的理论为基础,以及具体分析了成都市天府广场的空间现状后,得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天府广场空间的具体情况,结合CPTED理论的六大要素,建立了适用于城市广场空间的可防卫性的评价方法,即针对城市广场的领属性、监视、出入控制、环境维护以及活动支持的评价,得出了天府广场空间的可防卫性较为良好,如天府广场上各空间的界限明确,易于辨识;日间监视者充足,夜间照明设施的数量适中且灯光质量良好,能起到良好的监视作用;广场上的空间之间,以及边界与空间之间都能形成良好的渗透,便于自然监视;广场上视线通透,易于观察,对形成自然监视很有帮助;广场的四个对角的出入口控制较好,能减少部分不必要的人流,并且出入口能与广场内部的交通形成较好的联系;广场上的环境优美,没有出现随地乱扔乱吐的现象,游客能自觉维护广场的环境,在广场上人们也很容易辨别出自己的位置,广场识别性较高,并且人们对广场有较为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也存在着些许不足,天府广场的中心部分使用率较低,无法形成较强的领域感;广场上活动设施种类过于贫乏,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来长时间地使用广场,不利于增加自然监视;边界处植物过于单调,且无较好的遮蔽措施,使游客无法较长时间的在广场边界逗留,对中心广场的无法形成较好的自然监视;广场的南北入口与中心广场无过渡带,控制不足。根据不足之处笔者又提出了几点修改建议。(1)提高广场中心的利用率,增加必要的半私密领域。(2)增加广场上小品的多样性,丰富广场上的活动设施,延长游人的逗留时间,增强自然监视。(3)改变边界形状,使休息区与通道分离开来,提高广场边界的使用率。(4)改善广场边界处的植物配置,增强其庇荫效果,延长边界处休息人群逗留的时间,增强自然监视。(5)改变南北出入口处的宽度以及形式,加强入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