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债是一个悠久而常新的话题。本文对国债的研究,是以国债发行的扩张性影响为理论根基,从规模的角度,对日本和中国的国债状况做一探讨,对于困扰日本政府的国债规模膨胀的原因、背景、后果进行分析。希望日本的经验教训,能够对中国国债的发行有所借鉴,防国债规模膨胀之患于未然,使国债真正成为一种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而本文写作的最终目的,也正在于此。 全文共分为3章12节。 第一章从理论的角度,对国债发行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首先,从微观角度考察,举借国债的影响表现为民间消费的增加和民间投资的减少,两者相抵,其综合影响是民间总需求的扩张;其次,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举债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将财政支出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联系起来;然后,从总供给的角度,将货币供给因政府举债而受到的影响引入研究过程,对不同的国债认购主体(即公众、商业银行、政府、中央银行)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举借国债带给社会总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影响都是扩张性的,从而引出了发行国债必须适度的结论。 在第一章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第二、三章则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引用国际通用的衡量国债规模的几个指标(国债依存度、负担率、偿债率、居民应债能力等)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对日本和中国的国债规模进行了评估。根据对日本国债规模膨胀的背景、原因、后果的探讨,对我国国债规模潜在的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并就我国如何强化国债管理,避免陷入未来的债务危机谈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强调“国债规模适度”,并不是单纯地否定国债的作用,而是希望国债的运用有所限度,因为国债的规模一旦超出了界限,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会阻碍甚至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运用国债发展一国经济的过程中,在发行规模上要强调适度,在发行对象上讲求合理,在国债资金的使用上确保生产性和效益性,在管理方法上要科学,在偿还上有秩序。这样,国债的运用就不仅不会成为财政的包袱,相反还能成为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有力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