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流量识别与管理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P2P应用的不断发展,P2P网络用户迅速增加,Internet上充斥着大量的文件共享、流媒体、即时通信等多种类型的P2P流量。P2P技术在充分利用网络带宽给用户带来快速体验的同时也过度消耗了网络资源。各种应用流的迅速增长给路由器造成很大的负担,使得网络出现大量数据丢包和网络延迟现象,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网络拥塞问题。因此,有效的识别和管理P2P流量显得尤其重要。不同类型的P2P应用有着不同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需求,这就要求流量管理可以根据各业务的特点来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使网络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而准确地识别出各种类型的P2P应用是进行流量管理的前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P2P流量特征、典型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及网络流量管理技术,提出了基于改进二叉树SVM的P2P流量分类算法和建立在分类基础上的流量管理方案,主要工作包括:(1)介绍了P2P的产生背景、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和流量特征,总结了常用的P2P流量识别技术和流量管理中典型的队列管理、队列调度算法。(2)提出了基于改进二叉树SVM的P2P流量分类算法。该算法提出依据一种新的类间距离度量法来构造二叉树。这种新的度量方法综合考虑了样本类中心距离和类间重合度作为子分类器排列依据,减少了“错分累积”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流量属性选择上,综合单属性选择和属性子集选择两个方面在约简属性的同时不降低分类精度。最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多分类比经典的1-v-1和1-v-r SVM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和效率。(3)从队列管理的丢包策略和队列调度的带宽分配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P2P流量管理整体方案。在队列管理上,提出了BLRE算法,该算法将BLUE算法中的基于事件的概率调整和RED算法中缓冲区划分的思想相结合来确定丢包率,从而更好的保持队列的稳定性和对突发流及时做出反应。丢包率计算中引入了上一次数据包到达时的平均队列长度和当前平均队列长度的比值,间接的反映了源端是否对发送速率做出调整,从而使得丢包率的设定更为公平合理。在队列调度上,提出了基于平均队列长度的BAQS算法,该算法根据平均队列长度动态调整队列的带宽分配权值,使得不同应用根据当前流状况动态占用不同带宽。调整时在保证高优先级队列要求优先满足的同时也兼顾了低优先级队列的公平性。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增多引起的交通堵塞、车辆难以管理、缺乏跟踪监控能力、大气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研读大量参考文献和调研国内外成功的交通管理经
数字语音教学系统是语音教学中主要的辅助工具。学生通过数字语音教学系统提供生动形象的英语资料进行学习。实践证明,数字语音教学系统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
供了一个优美独特的框架,但是函数式语言程序的执行效率低下。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首先,本文通过研究函数式语言的诞生背景以及发展,讨论命令式语言与函数
随着多年来Web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Web服务的发现技术逐渐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基于语义的Web服务智能化发现技术更激发了研究者们的兴趣。
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简称P2P网络)是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它打破了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让所有网络成员享有“自由、平等、互联”的功能,
基因表达式编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 GEP)是演化计算的新一代成员,它结合了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编码简单,易于操作与遗传程序设计(Genetic Programming
移动点的视觉行为研究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中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无线技术的应用,跟踪及记录移动点的位置情况成为可能,移动预测技术得到越来越
随着GPS定位、RFID标签、传感器、Wi-Fi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快速普及,移动对象产生的轨迹数据呈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的对轨迹数据进行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简称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作为物联网领域一个热点的研究分支,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将对本世纪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协同过滤推荐技术是目前为止应用最为成功的一种个性化推荐技术。协同过滤主要依据用户对项目的评分计算用户相似度,构建用户兴趣模型,然后搜索用户近邻集,并以此为基础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