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GIS的农业气象情报用语重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气象情报是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主产建议的专题服务材料,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气象服务于农业的质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GIS技术在气象领域的不断发展,气象数据实现了录入整理、统计分析、图表生成、展现可视、交互物联等过程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情报编制的效率和水平,但最终的情报文本产品仍需要人工编写完成,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对编写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写作水平要求高。  针对农业气象情报编制需要完全自动化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时空分析,根据拓扑学原理及汉语言语法规则,在农业气象专业用语基础词汇拆分与情报模板定制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气象情报自动化生成的思路,重点研究农业气象情报用语重组模型的构建。  在气象GIS平台和数据库技术支持下,通过分析多维农业气象数据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图、表产品数据库,利用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和周年服务方案建立了气象数据和分析资料关联的指标库、知识库,按照汉语词性分类构建了基础词汇库,同时基于拓扑关联思想建立了农业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与专业用语之间的拓扑关联模型,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建立了语言重组模型,通过文档模板定制,实现了观测要素实时分析、图表生成、文字描述的自动化生成。以内蒙古2016年1月下旬农业气象旬报的编制为例,给出了通过用语重组模型实现情报文本自动化生成的方法和步骤,并运用定制的模板自动生成了农业气象旬报,基本实现了情报的实时自动化生成,极大地提高了文档编辑的效率。  该成果经进一步软件工程化后可集成到气象GIS平台中,不仅可以拓展气象GIS的功能,同时也降低了对农业气象情报编写人员的专业要求,更有助于将科学数据服务的支持技术从数据录入无纸化、数据管理电子化、数据统计表格化、数据分析图形化、数据展现可视化、数据交互物联化推向数据服务文档化的新阶段。同时也可单独应用于其他大数据专题服务材料的编写,大幅提升科学数据的服务能力。
其他文献
当前有很多地方的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一味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以求提高数学成绩,致使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我认为必须构建高效课堂。二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次参与课堂研讨活动,大胆尝试课堂改革。特别是近几年来,就构建高效课堂进行着积极地实验与探究。现将实践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如下
利用3S技术对伊河流域栾川县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和景观指数进行分析。以研究区1985年、1995年、2002年和2008年卫星多波段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