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风险的演化特征、传导机制与政策应对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变迁,新兴市场经济体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形势渐趋明朗,而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剧了变局的演进。当前,我国正处转换增长动力的转型期和攻关期,也是金融体系中问题集中暴露、风险易于积聚的阶段。在内外部压力并存的情况下,更应注重金融安全,加强风险预警预见预判,建立健全的应对预案和处置机制防控金融风险,构建金融体系有效支撑实体经济机制,保证经济、金融体系平稳运行。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在此背景下,合理测度我国金融风险,掌握其演化特征,明确风险冲击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影响机理,分析金融风险传导渠道,并探索应对风险冲击的最优政策组合,对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建立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协调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遵循“理论演进梳理→实证结果分析→理论模型构建与反事实模拟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的研究逻辑,紧密围绕中国金融风险的测度、中国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中国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以及应对金融风险最优政策调控框架构建四个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思路方面,按照“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金融风险水平的测度与演化特征分析→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和传导渠道实证检验→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理论解析→金融风险冲击政策应对与反事实模拟分析”依次展开。各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论文第1章介绍中国当前内外部金融环境与金融风险相关理论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仔细推敲研究思路和框架,明确各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述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2章回顾金融风险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与研究进展,对金融风险的内涵进行梳理及阐释,对金融风险的测度、影响、传导和政策应对系列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与述评,明确本文研究目标及其与现有研究关系。第3章对传统金融风险测度方法进行汇总和梳理,明确条件在险价值和期望缺口两类测度方法的优势与局限,首先使用较新发展的频域溢出指数方法,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四个主要金融子市场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和频域信息分解,并基于对定义的归纳,提出一种新的金融风险指数合成方法,测度了中国金融风险,并进行演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金融风险表现出明显的“快积聚、慢消融”的非对称性统计特征;除房地产业金融风险以长周期性波动为主,其余各金融子市场均主要表现为中短周期性的波动,且所有金融子市场都呈出周期性波动加强之势。第4章综合运用TVP-FAVAR模型,LSTVAR模型和偏态分布估计等方法系统地从时变特征、非对称性以及门限效应等方面考察金融风险对金融周期的影响特征。分析得出:金融风险冲击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高水平和快速积聚的金融风险将在严重冲击金融体系的同时向实体经济溢出;金融风险和宏观经济预期增长水平呈高度负相关,与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呈高度正相关,且金融风险指数水平处于高位时,宏观经济极端风险显著上升;短期金融风险冲击主要使宏观经济增速短期缺口上升、无法达到预期增长水平,而长期金融风险将使宏观经济预期增速发生负向偏移。第5章借助溢出指数法和TVP-VAR模型,考察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四个主要金融子市场间风险的溢出效应,以贝叶斯DCC-GARCH模型考察中国主要金融子市场尾部相关性,通过LASSO-VAR模型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金融风险溢出动态。研究发现各金融子市场中风险的首要来源是银行业,证券业短期异常波动和房地产业长期风险同样值得关注;在金融风险冲击事件发生时期,金融子市场间尾部风险水平激增,且金融子市场间尾部相关性呈震荡上升态势,其中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间的尾部相关程度最高;而在全球范围内,中国金融风险的对外溢出水平和接受溢出水平都相对偏低,影响金融风险外溢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体的规模,其次为地理区位因素以及经济合作。第6章构建包含金融风险冲击的DSGE模型,对金融风险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中国金融风险冲击表现出明显的成本推动性特征,引发实体经济产出下降、通货膨胀上升,造成风险溢价增加、抬升金融杠杆和金融脆弱性;而金融供需摩擦是金融风险冲击影响作用的关键传导和放大机制,价格加成是金融风险成本推动性冲击影响效果的决定性机制;此外,经济主体的风险厌恶偏好、消费惯性等因素也决定了金融风险冲击影响效应的大小,但并不改变其冲击的性质。第7章采用TVP-SV-VAR模型考察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风险冲击的响应动态和调控效果,并基于前文构建的DSGE模型,进行反事实数值模拟分析,探索应对金融风险冲击的多目标政策占优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应对金融风险冲击时均有一定优势,也存在一定局限。结合理论分析得出,强化多种政策工具配合、扬长避短、互助互补的“增加财政支出+债务管理+混合型货币政策”是应对风险冲击、实现经济金融双重稳定的占优政策组合。实现我国金融风险的合理测度与动态评估,明确金融风险冲击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效应,探索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以及政策应对既是当前经济学研究领域有待推进之所在、也是宏观政策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之难题。为探索这些问题,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动态计量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得出了诸多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本文认为,从时频双重维度监测金融体系各层面运行态势,对重点风险领域实施差异化监管,明确金融体系内部联系,建立金融风险预警和防火墙机制,在风险冲击发生时迅速溯源和精准拆弹,实现对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并明确各类宏观政策的优势与局限,实现多种政策工具协调搭配,建立以经济金融双重稳定为目标的政策组合调控框架,对于实现经济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基于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编制马扎诺学习目标并构建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相对完整的全过程、全景式物理学史,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建构横纵全方位的物理图式,达到高等级学习目标,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在现阶段,我国的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出现明显的改变,经济双循环成为主流方向,也就是将国内循环、国外循环切实结合起来,将国内大循环作为主体,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够真正得到实现。从我国的经济机构来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是非常大的,而且其对社会就业、技术创新等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将经济双循环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开展技术创新,并在金融信贷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确保产业结构改革顺利开展,核心技术真正得到
文章首先对基于“信息技术+智慧教室”的智慧课堂进行了概述,然后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模块化智慧课堂评价模块的构建,最后论述了模块化智慧课堂评价的实施。
<正>赏读目标:1.比较阅读《六只天鹅》《野天鹅》和《夜莺和玫瑰》,感知童话是不断生长的,渗透联系、比较等阅读方法。2.聚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反复部分的情节,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学习单,发现童话中"套娃式"结构上的秘密,进一步掌握联系、比较和分析等阅读方法。3.设置悬念:为什么说从格林童话中走出去的"灰姑娘"是无处不在的呢?激发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视角去研读经典人物形象。
期刊
大面积烧伤以及其他多种创伤形成的皮肤缺损,暴露在各种病菌下,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甚至会危及伤者的生命。所以,及时封闭创面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治疗的关键。然而,创面过大与自体皮源不足的矛盾一直是烧伤创面治疗的重要问题,微粒皮移植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如异种皮、异体皮、自体痂皮、人羊膜以及罗非鱼皮等)的选取对其成活情况有很大影响,以致于影响创面愈合的优劣。
国家政权中滋生特权阶层并成为政权垮台的祸根之一,是无产阶级政权以前的一条政治经济规律。恩格斯从一般规律出发对新型政权提出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警示,对此论述,应当从历史更替中深化认识。人民政权中有无再滋生特权阶层的经济土壤,苏联变质崩溃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提出和实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伟大创举,是根治特权阶层滋生经济土壤的关键出路,已为实践所证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动物学实验是普通动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农林院校来说,传统的动物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简单重复相关的实验步骤,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考核方式也不够科学,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逐步转变,对动物学实验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重新整合动物学实验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目的]为评价新型除草剂精草铵膦对柑橘园杂草的田间防效。[方法]采用定向茎叶喷雾法,分别于2018、2019年进行了10%精草铵膦钠盐可溶液剂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10%精草铵膦钠盐可溶液剂570~870 g a.i./hm2对柑橘园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0 d,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9%~98.8%、95.0%~98.5%,与对照药剂200 g/L草铵膦水剂14
以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认知水平为依据,以人教版必修二的课后习题的详细分析为例,归纳总结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习题在各认知水平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最后以研究结果为出发点,提出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学生的各个认知水平特点出发,针对性地提出课堂问题,精心设计并合理布置课后习题及试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信息提取、理解、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玛丽亚·莫列夫娜》是一个在俄罗斯广为流传的民间童话故事,其故事本身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发生学的层面来看,这则故事的产生与古代氏族社会中的成年授礼仪式密不可分,故事文本中保留了大量的仪式痕迹。从流传学的角度来看,这则故事随着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其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叙述的焦点由男性的成长转移到了以玛丽亚·莫列夫娜为代表的女性的成长层面,而其本身文化意义的复杂性也成为这则故事经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