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粘结性能及内力分配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是近些年来结构工程师和众多学者日益关心的焦点问题,保证钢管和混凝土间有可靠的粘结是钢管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在此之前的研究均假定钢管与混凝土间有足够的粘结力而无相对滑移,但随着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钢管与混凝土间的自然粘结力并不总是能够保证两种材料间内力的充分传递。加上近年来高强混凝土的大量应用,仍然主观的认为仅靠自然粘结力就可以保证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已值得怀疑。   本文通过9根圆钢管混凝土推出试件、4根圆钢管混凝土节点试件、4根圆钢管混凝土轴压试件的试验研究,简要分析了影响钢管混凝土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推出试件纵向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在本次试验长度范围内,仅通过自然粘结力,外包钢管无法将足够大的内力传递到核心c60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没有达到受压破坏强度。本文着重研究了推出试件粘结应力极限传递长度,给出了极限传递长度的表达式,并简要分析了节点外加强环对圆钢管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建议在充分考虑自然粘结强度的前提下,采用可靠的节点构造措施,以保证内力的充分传递。最后,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对圆钢管混凝土内力分配的影响。  
其他文献
楔形构件在钢结构,尤其是门式刚架轻钢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它的截面变化形式与弯矩分布相对应,可有效地节约材料,减轻自重,使得结构形式更合理。稳定问题是钢结构的突出
现今,关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试验研究资料和各国相关规范都明确表明型钢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滑移的问题,并且这种粘结滑移现象对结构受力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基于型钢混
尿素造粒塔这类高耸建筑,对地震作用的反应比较敏感。而目前,国内唯一能用于指导尿素造粒塔设计的资料,只有《尿素造粒塔设计规定》,因此,采用有限元的方法研究尿素造粒塔在
全寿命理论在桥梁设计过程的应用研究,在国外已经广泛开展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还停留在概念的探索上,缺少具有实际意义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相
为进一步促进寒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诸多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建设得以开展。桩基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在多年冻土区受到广泛应用。冻土区桩基不仅面临着冻胀和融沉危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太湖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域内用水量及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同时流域水土流失,农药及化肥进入湖区,致使太湖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处于太湖西
非饱和黄土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有其自身特殊的工程性质与力学性质。我国的黄土分布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3%,其中绝大部分黄土是非饱和黄土。随着国家西部
通过室内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测定兰州榆中县王家沟隧道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上的抗剪强度各向异性,用轴向压裂的方法测定水平与竖直方向上抗拉强度各向异性,测定兰州九州重塑黄土在
面临日益紧缺的建设用地,旧有建筑的维修改造再利用得到重视,特别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那些记录着城市发展文脉的历史建筑的维修改造任务繁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