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的每次革新都会给知识领域带来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快速更迭,对知识生产及知识形态的冲击尤为剧烈。知识付费是近年来互联网知识生产中的一种新形态,其创下的收益神话和引发的媒介奇观,改变了大众对于互联网中知识是免费共享的固有印象,让互联网中知识的价值回归到知识与知识产品本身,这也刺激了专业生产知识产品的古老但又不断寻求互联网转型的出版行业。互联网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作为知识付费领域中最重要的知识产品,对其知识生产特征加以研究分析,能帮助厘清当前日趋复杂的知识生产格局。与过往该领域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不同,本研究以新知榜成立以来推出的知识付费年度总榜(2017年-2019年)前50位知识付费产品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分析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从生产主体、生产机制和生产的知识三个角度对这150个知识付费产品进行探究,即回答了该类产品“由谁生产”“如何生产”“生产了什么”三个问题,并结合文化研究相关理论加以分析“为什么”。本研究既是对知识付费的历时性考察,又是对与知识付费关系密切的出版等知识生产行业的共识性探究,以此深刻把握互联网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知识生产特征及其价值所在。本研究发现如下:就生产主体而言,“人”和“平台”是互联网知识生产的两个重要构成,名校毕业、拥有教授职称的知识精英凭借个人文化资本掌握了互联网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生产话语权;“大而全”与“小而美”这两类平台在相伴相生中泛活了知识付费的生产力量。就生产机制而言,PGC、PUGC、MCN主导了互联网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生产模式,这让出版行业找到了似曾相识的生产惯习,但是资本的大举介入,让知识生产由过去的强调社会属性的“文化逻辑”转向了重视经济属性的“商业逻辑”。就生产的知识特征而言,承载人文社科、商业财经、亲子等知识类别的产品最受欢迎,其所包含的知识是通过声音媒介借助时长短、期数多的音频形式得以传播。音频作为知识的载体,因转述环节的存在,使得知识生产更开放和专业。综合知识付费产品的生产特征会发现,该类产品的大热是对过去“大众出版”领域知识产品的胜利。当然,知识付费这种知识生产范式仍有缺憾,如何平衡知识的商业性和文化性会是发展的重难点。本研究不仅希望能为未来知识产业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也希望能让大众对知识生产各环节的特征有所认识进而能“理性地消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