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产生技术溢出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以往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溢出效应是否存在,而对技术溢出渠道的探索只是在案例文献中以总结经验的方式出现;加之技术溢出作为一种外部效应难以量化,所以对该问题的经验研究更为稀少。 本文以FDI技术溢出的渠道为主线,以提升FDI技术溢出效果为落脚点。在说明FDI技术溢出的渠道时,始终同FDI技术溢出效果结合起来,从而使本文在具有较强学理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具体来说,本文的研究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规范分析方面。第一,FDI技术溢出的任何一种渠道都离不开本土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参与,传统研究中多以“本土企业普遍对技术溢出有较强的吸收意愿,外商企业普遍对技术溢出有较强的控制意愿”这一假设代替对本土企业和外商企业具体行为的分析。本文摒弃了这一做法,以“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假设为基础展开分析,使得研究的微观基础更加可靠;第二,明确界定FDI技术溢出的具体渠道有产业关联、市场竞争、科学研究和人力资本流动四种;同时结合FDI在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各种渠道是、如何促使技术外溢的,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实证分析方面。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中的34个行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四种渠道外商企业确实推动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但是市场竞争对技术溢出起到的作用要小于产业关联、科学研究和人力资本流动。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差距”小、“人力资本”多和“竞争程度”高的行业更有助于FDI技术溢出,这一结果与前文中的规范分析是完全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