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CAE)仿真分析模拟偏拾状态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髁突与关节盘位置变化与应力变化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建立偏(牙合)早期诊断模型,拟用于指导临床早期下颌位置异常患者的治疗。方法:采集10例正常人在正中咬合位和模拟偏(牙合)状态下的头颅CBCT图像、TMJ关节盘MRI图像,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通过Abaqus 6.14软件配准、优化模型,网格划分后建立TMJ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肌肉施载分析应力分布。同法分析偏颌患者TMJ应力分布特点,与模拟状态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建立早期偏(牙合)诊断模型。结果:建立了 21个包含双侧髁突、关节窝、关节盘在内的TMJ三维数字化模型及有限元模型,CAE仿真分析得到正常及下颌左偏3mm咬合下盘髁窝应力分布。在下颌左偏3mm条件下,偏斜侧髁突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应力分布区域较集中;关节盘移位不明显,应力集中区域外移。偏斜对侧髁突发生前下内方向移位,应力集中区域明显外移;关节盘发生内移位和后移位,应力集中区域外移。偏颌患者偏斜侧髁突的体积、前后径、高度均明显小于偏斜对侧;偏斜侧髁突向后、上、外移位,偏斜对侧髁突向前、下、内移位。偏斜侧髁突应力集中区域靠内侧,关节盘受力部位靠外侧,受力区域相对分散;偏斜对侧的关节盘受力部位较靠内侧,受力区域相对集中。正常人模拟偏(牙合)状态下关节内多处应力分布与偏颌患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1.偏(牙合)发生早期可出现TMJ盘髁位置改变和异常应力分布;偏斜对侧较偏斜侧更为明显;且该异常关系具有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偏颌的趋势。2.偏斜侧髁突位置可无明显变化,应力分布区域基本不变,可出现应力集中点;关节盘可无明显移位,应力集中区域外移。偏斜对侧髁突可能出现向前、向内或向下的移位,应力集中区域外移;关节盘可出现内外移位,应力集中区域外移。3.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摄片检查后,若发现其髁突、关节盘出现异常位置变化,应引起警惕,及时查找原因,尽量倡导早期矫治,以纠正其关节结构关系,解除异常应力,预防T MD症状的出现以及更严重的颌骨和颜面部畸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