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基腐病菌侵染小麦对光合作用及根的影响

来源 :河南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j1314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小麦茎基腐病田间发病调查、研究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对小麦的侵染和定殖,利用多重PCR扩增技术检测两种镰孢菌在小麦体内的存在、利用脉宽调制型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检测仪收集洛麦24、中麦895、兰考198、先麦12、豫麦158等五个小麦品种相关叶绿素荧光强度和病情指数及发病率的关系,利用EPSON perfection V700 photo对根系进行图像扫描,主要取得了一下结果:1、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对洛麦24小麦品种进行侵染和定殖,发现病原菌早期在根部及茎基部均有侵染、定殖现象。2、试验以洛麦24、中麦895、兰考198、先麦12、豫麦158为材料,通过利用Fg11F/R(禾谷镰孢菌的一对专用特异性引物),并且运用PCR检测技术,对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进行检测,得出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是调查范围内的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之一。3、试验以洛麦24、中麦895、兰考198、先麦12、豫麦158为材料,通过脉宽调制型便携式叶绿素荧光检测仪,收集光合作用与茎基腐病害之间相关联系的数据;同时结合田间调查得到的病情指数、发病率等数据,分析得出小麦茎基腐病害与光合作用的相关联系。结果显示,初始荧光强度变化、最强荧光强度变化、可变荧光强度变化与病情指数走势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除先麦12可变荧光强度变化与发病率走势相似外,其他品种初始荧光强度变化、最强荧光强度变化、可变荧光强度变化均与发病率走势相背离,在病害高发阶段,所检测的五种小麦最强荧光强度、可变荧光强度均变弱,与发病率呈负相关。其中,初始荧光参数变化幅度越大,相应的发病率也越高,对茎基腐病的抵御能力则越弱。4、试验以洛麦24、中麦895、兰考198、先麦12、豫麦158为材料,通过定期使用EPSON perfection V700 photo根系图像扫描,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400bpi下的每种小麦的根总长、平均直径、表面积、总体积、每立方米根系长度参数,采用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判别供试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同一禾谷镰孢菌、假禾谷镰孢菌的霍格兰仕(Hoagland)营养液培养下,抗病性存在不同,其依次可分成四类。第一类为洛麦24;第二类为中麦895;第三类豫麦158;第四类为兰考198和先麦12。
其他文献
烟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农药在植烟土壤与烟叶中的残留特性与降解进行研究,可为评价农药在烟草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及合理使用农药提供参
稻瘟病是影响全球水稻产量的重要病害,其病原真菌(Magnaporthe grisea)与水稻的互作系统已成为研究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较为理想的模式系统之一,稻瘟病菌也是研究丝状真菌
橘小实蝇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农业害虫,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寄主种类多,每年对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用啤酒废酵母酶解液制备的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有良好的引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