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我国未来计划分行业、分地区推行差异化碳税政策。我国70%碳排放量来自于生产领域各行业,行业低碳化管理是重点,研究如何设计有效的行业差异化碳税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优化方法,模拟了2021-2030年多种情景下对中国各行业征收差异化碳税的政策效应,从税率、纳税人和政策组合三个税收制度设计关键要素出发,考察了行业差异化碳税政策的设计和优化问题,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构建了多目标动态碳税-经济-环境模型,根据最优商品税理论增加了动态最优税率模块,可以研究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税率问题,尝试解决CGE模型只能模拟给定税率对宏观经济系统的冲击问题,为最优商品税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2)从调节税率的维度,研究了固定式统一税率模式、固定式差异化税率模式和动态式差异化税率模式的政策效应,揭示了最优的碳税税率设计策略。研究发现动态式差异化税率随时间动态递增,由于起征时点较晚且初期税率较低,造成各行业碳排放水平较高,后期需要较高税率才能完成减排目标,进而导致碳税负担较高和GDP增长波动幅度较大。而固定式统一税率模式则由于税率较低,无法完成减排目标。最优的税率模式是固定式差异化税率模式,应以一定适中的固定式差异化税率开征碳税,使各行业形成合理减排预期。(3)从调节纳税人的维度,比较了宽松碳政策情景和严格碳政策情景下固定式差异化税率模式的政策效应,识别了最优的纳税人设计策略。研究发现两种情景下政府根据行业减排绩效动态调节纳税人均能增加政策收益,严格碳政策情景的政策收益更高,是最优的纳税人设计策略。(4)从调节政策组合的维度,研究了碳交易和碳税混合碳减排政策背景下,宽松混合碳政策情景和严格混合碳政策情景下固定式差异化税率模式的政策效应,识别了最优的政策组合设计策略。研究发现混合碳减排政策为了减少环境政策推广的政治阻力,以环境目标的损失换取经济目标的收益,造成原最优固定式行业差异化碳税政策产生退化。(5)间接型高耗能行业对碳税政策不敏感,如“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直接能源消耗较低,受碳税调节直接影响较低,调整至低耗能行业则引发上游行业的碳排放增加。混合碳减排背景下,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将明显放大。对该类行业的低碳管理需要考虑技术标准等其他环境政策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