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ZnO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氧化锌(ZnO NP)作为目前世界上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之一,其在生产、运输或使用时直接或间接处置产品释放到不同环境介质中,而水体便是其归趋之一。水体中的生物体,特别是与它们直接相互作用那些生物,例如藻类,水草和鱼类等有更大的机会暴露于纳米材料并受到冲击。而目前关于 ZnO NP对藻类细胞毒性效应研究较少,且其对细胞致毒机理研究仍未得出统一的定论。  本研究以初级生产者藻类中的羊角月牙藻作为受试生物,以ZnO N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 ZnO NP对羊角月牙藻生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内外ZnO NP变化。其次,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 ZnO NP对细胞生长及表面结构影响,本研究设置在黑暗及正常光照周期(光照/黑暗=14 h/10 h)两种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ZnO NP及Zn2+对羊角月牙藻生长、叶绿素a荧光、细胞膜通透性、藻分泌蛋白及细胞表面结构影响。  结果表明,ZnO NP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抑制与处理浓度呈现正相关。在45 mg·L-1 ZnO NP暴露24 h后,其生长抑制率已达到95%。当ZnO NP作用藻细胞72 h后,羊角月牙藻细胞的叶绿素含量与处理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0.5 mg·L-1)ZnO NP处理后藻细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酶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升高,其产生的毒性效应高于高浓度组(5 mg·L-1,45 mg·L-1)。细胞培养液溶出Zn2+量及藻细胞外吸附的ZnO NP与ZnO NP浓度成正比,但是藻细胞内ZnO NP量与ZnO NP浓度没有相关性。  另外,在黑暗条件下,ZnO NP对藻细胞生长无影响,甚至在短期内能够促进其生长;而转换到正常光照周期下,不同浓度ZnO NP作用藻细胞24 h后,其细胞数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1%~54%。不同浓度Zn2+在两种条件下均能抑制细胞生长。在黑暗条件下,ZnO NP对细胞叶绿素 a自发荧光无影响;而暴露于正常光照周期下,不同浓度ZnO NP对藻细胞叶绿素a荧光影响不同于黑暗条件,与对照组相比,在1,5及10 mg·L-1 ZnO NP作用72 h后,叶绿素a荧光强度分别降低36%,50%及65%,由此可见在光照影响下,ZnO NP会降低细胞叶绿素 a荧光强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果表明,暴露于正常光照周期下,10 mg·L-1 ZnO NP作用藻细胞72 h后,与对照组相比,分泌蛋白的荧光强度降低59%,使得藻分泌蛋白的组成及含量发生了改变。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证实了ZnO NP能够与细胞表面的官能团结合,进而使得大量的纳米颗粒吸附于细胞表面,并引起表面结构的改变。光照条件下,ZnO NP对细胞的损伤增大,这可能归功于其光催化性能。
其他文献
树脂基复合材料因为其美观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在齿科修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主要由主体树脂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和稀释树脂三乙二醇二甲基丙
当水蒸汽在透明的固体材料表面凝结成液滴时,尤其是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表面凝结成液滴时,光线在材料表面的散射性能便会增加,从而使得直接透过透明材料表面的光线随之减弱,对固体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电磁波污染日益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相此能电磁屏蔽材料的研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磁导率的铁磁材料易引发磁损耗,常被用于低频范围内的屏蔽,而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则适合用于高低频电磁场以及静电场的屏蔽,然而其密度大、易腐蚀,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实际应用需求。为了制备兼具屏蔽效率高、重量轻、柔性好等性能的新型电磁屏蔽材料,我们以氧化石墨烯(GO)为构筑单元,设计并制备了
学位
P92钢作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蠕变性能。在工况服役条件下,一方面,P92管道内壁因介质作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另一方面,其管道外部因燃料燃烧产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以其在塑料和塑料产品中良好的相互混溶性而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但是PAEs作为内分泌干扰物,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被多个国家列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