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贫困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D村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1ksmh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从最初的救济帮助、笼统式的扶贫到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实施的精准扶贫,都体现了国家对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视。生计作为农户生存的基本需求,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一个家庭、一个村落乃至整个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边远贫困村落农户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生计,走上小康之路,并将有限的生计资源合理的使用在解决扶贫问题及提升农户生计能力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D村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贫困村落,主要由土家族、侗族、苗族组成,本文选择生活在D村的少数民族贫困农户作为研究对象,从该村落贫困农户生计现状的实际情况出发,以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及可行能力理论为依据,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该村落贫困农户的生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该村落贫困农户生计资本拥有的现状和遇到生计风险时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等方面分析该村落贫困农户生计非持续的现状及原因。通过分析总结得出该贫困村落农户生计非持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及贫困农户个人文化素养所造成的。  本文在调查分析贵州省铜仁市D村贫困农户现有生计资本拥有情况的基础上,从贫困农户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这五个维度分析了贫困农户的生计现状和当前所面临的生计风险并提出了关于实现边远贫困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在可持续生计框架的五大资本背景下,依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紧紧围绕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展开研究。首先,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总结,依据既有的研究成果对贫困村落、农户及可持续生计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其次,运用了实地考察法、结构与半结构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对D村贫困农户的生计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做出了评估,分别从该村落贫困农户生计所处的外部环境、拥有的生计资本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村落贫困农户生计非持续的原因及所面临的问题,对贫困农户的生计状况进行了分类描述并特别关注了贫困农户的生计风险问题,从环境、经济、社会以及农户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贫困农户生计风险的因素;最后,从该村落贫困农户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以下九点关于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议:(1)加强农村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村贸易结合;(2)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3)提升农户自身的文化素养及谋生技能;(4)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农民工回村就业;(5)加强对农户教育及技术的培训以提升贫困农户的生计能力;(6)相关部门需根据实际做好各项保障工作;(7)要紧跟国家反贫困路线,落实农户可持续生计措施;(8)注重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培育农户的市场意识;(9)因地制宜,引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工作与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领域。随着职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健康
酸性介质中Os(Ⅳ)对溴酸钾氧化DBC-偶氮肿的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反应建立了微量娥的催化光度分析法,锇在1.0-20.0μg·L-1符合比耳定律.反应在水相中进行,灵敏度高
城市残疾人群体是城市居民中最典型的弱势群体之一。为其提供生存与发展提供所必须的资源,既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完善的社会网络能为残疾人
学位
身份,是社会学和人类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什么是民族”以及“民族意味着什么”进行发问,试图解决民族身份在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对实践的影响和作用。一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