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个体当责这一论题越来越受到国外人力资源领域的广泛关注,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个体当责描述了个体作为代理人,愿意努力采取各种方法,尽可能完成委托人的期望的一种行为或现象。因此,如何引导员工有效的个体当责行为对于组织管理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个体当责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综合模型,并在我国背景下以企业中的工作团队为基础,以团队中的成员个体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人际关系对个体当责以及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本文修订了团队成员交换量表以及个体当责量表,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团队成员交换、个体当责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主要回顾了团队成员交换、个体当责、工作绩效以及工作自主性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第三章是研究总体设计与模型构建。第四章是预测试问卷的分析及处理,获得正式问卷。第五章利用正式问卷施测,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以检验本文假设。第六章对实证研究结论展开讨论,并提出组织政策建议。第七章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局限性以及本课题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个体当责在中国背景下包含两个维度,本文将其命名为内在当责与外在当责;(2)团队成员交换在中国背景下包含两个维度,本文将其命名为思想分享与反馈和成员间互助行为;(3)团队成员交换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当责;(4)个体当责可以正向预测工作绩效;(5)团队成员交换可以正向预测工作绩效;(6)个体当责在团队成员交换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7)工作自主性能够反向调节个体当责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8)团队成员交换以及个体当责在部分人口统计特征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在中国背景下,对个体当责、团队成员交换与工作自主性的维度进行了检验;(2)工作自主性能够反向调节个体当责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